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工作者,我们深刻体会到,宗教中国化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推进宗教中国化,需要我们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乡镇工作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宗教中国化最生动的实践场。在乡镇工作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开展“宗教政策宣传月”、“法治讲堂进场所”等活动,邀请宗教界代表人士参与乡村治理,增强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我国各宗教只有始终扎根中华大地、浸润中华文化,才能健康传承。乡镇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空间,在促进宗教与中华文化融合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些地方通过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将宗教活动与弘扬中华美德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激发宗教界主动作为、自我变革至关重要。我们要引导他们自觉推进中国化实践。通过建立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等机制,支持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实践证明,激发宗教界内在动力,比外在强制更能持久有效地推进中国化进程。
依法治理宗教事务是正确处理宗教领域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乡镇作为依法行政的前沿,需要切实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我们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时要完善乡村两级宗教工作网络,落实责任制,确保宗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我们要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熟悉宗教工作的干部队伍,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宗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
推进宗教中国化,基础在基层,关键在落实。作为乡镇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基层宗教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和睦、社会和谐贡献力量。(曾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