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群众要的是“同行者”,而非“管理者”;盼的是“服务者”,而非“命令者”。
破局之道,在于主动拆墙“近”身。威信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烟火之“近”。干部需走出办公室,走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广场市集,将“流动办公桌”设在村口树下,用“方言土语”解释晦涩政策,用“板凳座谈”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用近距离的“在场”“零距离”察实情、“原生态”听民声。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福建省南平市“干部驻村三日”制度、湖北省“户户走到”工作法以及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成功实践无不证明,当干部真正“近”身服务时,群众获得感才会显著提升,政府公信力自然增强。
这种从“坐等”到“走近”的转变,不是形式上的作秀,而是情感上的共鸣。威信绝非来自“坐”守产生的“神秘感”,而是根植于“近”身展现的“真感情”。每一次高效的即时应答,每一次需求的切实满足,都在“近”在咫尺的“微距”下被清晰感知、深度认同,能力与担当在细枝末节处显影成像,威信的基石也在“近”身服务中悄然生长。当干部不再“坐”在云端,而成为群众身边熟悉可靠的“亲近”人时,信任不请自来,威信不立自树。(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