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常学、常思、常悟走好奋进新征程

2025-10-20 16:42:00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黄泥镇人民政府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在时代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学习早已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贯穿人生的必修课,思考与感悟则是将知识转化为奋进力量的关键钥匙。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以“常”为基,在学中知不足,在思中明方向,在悟中强担当,才能走好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常学,是筑牢思想根基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种“学”,从来不是漫无目的的“浅阅读”,而是有方向、有重点的“深钻研”。对党员干部而言,要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从《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感悟治国理政的战略智慧,从“千万工程”经验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通过系统学习校准思想坐标,避免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将碎片化时间聚沙成塔,将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索,才能在持续学习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为前进积蓄奋进动能。过去的地道战地雷战战术来自于民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自于一群没有受过太多文化教育的安徽农民,高手在民间。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在书本上学,更要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常思,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若只做“书呆子”式的学习者,不善于对所学内容复盘、对实践经历反思,知识便只是零散的“积木”,无法搭建起解决问题的“桥梁”。这种“思”,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瞎想,而是立足实践的深度叩问,是联系群众的换位思考。在基层工作中,不少干部曾面临这样的困惑:明明政策初衷是为群众办实事,却因推行方式不当遭遇抵触。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常思”:政策宣传是否做到了“接地气”?是否充分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建议?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才能找到政策落地的“堵点”,调整工作方法,让好政策真正惠及群众。每一次深刻的思考,都是对问题本质的逼近,都是对行动方向的校准,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醒、找准症结。

常悟,是砥砺担当品格的“催化剂”。如果说“学”是积累素材、“思”是梳理逻辑,那么“悟”就是学习与思考的升华,就是提炼本质、凝聚信仰,是将外在知识内化为精神力量的过程。脱贫攻坚战场上,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见证群众从“愁吃愁穿”到“安居乐业”,在同甘共苦中悟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份感悟,让他们寒冬走访不觉冷,直面困难不退缩。科研攻关一线,“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在戈壁试验中突破技术封锁,悟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份感悟,让他们物资匮乏仍斗志昂扬,面对垄断绝不低头。平凡岗位里,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看着女孩们走出大山,在日复一日中悟出“教育改变命运”——这份感悟,让她战胜病痛,用瘦弱肩膀托起求学梦。每一次感悟,都是对初心使命的再叩问、对理想信念的再坚定,能让我们在面对诱惑时守住底线,在遭遇挫折时迎难而上,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洪流。

时代呼唤奋斗者,使命需要实干家。唯有将“常学常思常悟”融入日常、化为习惯,才能让思想不僵化、行动不滞后、初心不蒙尘,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答卷。(叶婧)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