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公门好修行”这句古训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刻揭示了公职人员岗位的特殊价值和使命内涵。新时代的基层公务员,身处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更应将岗位视为修炼品性、砥砺初心的“修行道场”,在平凡工作中成就不凡,于为民服务中书写忠诚。
基层天地广阔,是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磨砺意志的试金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基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治理任务繁重、群众期待提升等现实挑战。回首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全国累计选派的三百多万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绝大多数来自县级公务员队伍。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生动诠释了基层作为成长沃土和修行道场的深刻内涵。
守好“修行道”,首在修一颗“为民心”。要时刻摆正权力的位置,认清职责的本源,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都市繁华,毅然扎根乡土,将年轻生命献给脱贫事业,她用青春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正是基层公务员修心明志的生动写照。这颗为民初心,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
守好“修行道”,重在修一身“实干能”。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唯有不断提升服务本领,方能应对自如。从浙江“最多跑一次”的改革探索,到江苏“不见面审批”的创新实践,无不凝聚着基层公务员的智慧和担当。面对数字化浪潮,更要主动学习、积极作为,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以过硬本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守好“修行道”,贵在修一世“清廉德”。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更是必须坚守的生命线。杨善洲老书记退休后婉拒安逸生活,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将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献给国家,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心底无私天地宽”。基层公务员当以此为镜,时刻做到慎独慎微,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基层公务员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要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全面提升各项履职能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在这特殊的“公门”修行场上,每一位基层公务员都能修炼品格、增长才干,用担当和实干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马绿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