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东汉仲长统在《昌言》中写下的这句箴言,经唐代魏征等收录于《群书治要》,跨越千年时光依然振聋发聩。它道出的不仅是古人修身立业的坚守,更与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高度契合——无论前路是坦途还是险滩,无论处境是安澜还是风浪,始终锚定目标不偏航、坚守初心不褪色,这正是百年大党历经考验而愈发坚韧的精神密码。
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考验越担当,这是历史昭示的真理,更是共产党人用实践书写的答卷。回望百年党史,从井冈山的星火燎原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从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到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从抗美援朝的保家卫国到改革开放的破冰前行,每一次生死考验、每一场艰难跋涉,都见证着共产党人“不贰其志、不革其心”的坚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面对缺衣少食、围追堵截的绝境,始终怀揣“北上抗日、救亡图存”的信念,用双脚丈量出革命理想的厚度;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百万党员干部扎根基层,面对贫困堡垒敢于“啃硬骨头”,哪怕遭遇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从未动摇“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最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对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更需从党史中汲取力量,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民生领域的“揪心事”、风险挑战中的“绊脚石”,既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更要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闯劲,以不变的初心破解发展难题,以坚定的志向回应群众期盼。
今日之共产党,正带领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赛道上疾驰,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前进路上的矛盾挑战依然不容忽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亟待突破,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待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越是处在这样的关键时期,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传承“不贰其志、不革其心”的精神内核。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常学常新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要把担当作为融入日常工作,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风险不畏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每一项任务;要把人民立场刻进心中,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不贰其志”成为攻坚克难的底气,让“不革其心”成为服务人民的自觉。
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新时代党员干部手中,理想信念的火种更需代代相传。从“安危不贰其志”中读懂坚守的力量,从“险易不革其心”中感悟初心的分量,我们方能在风高浪急的考验中站稳脚跟,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中把准航向。以恒志守初心、以笃行担使命,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成为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微光”,汇聚成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磅礴力量,让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李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