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在为期三天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博览论坛”现场,安徽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宿州市人大代表李文在交流环节分享了自己的深刻感悟,一句“保护版权就是保护手艺人敢于创新的心”,引发在场从业者强烈共鸣。
作为深耕非遗技艺多年的传承人,李文坦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创新”是不少手艺人的共同困境。“我们钻研数月甚至数年,尝试在传统技艺里加入新元素、新设计,可一旦作品亮相,很容易被随意复制、低价售卖。”她举例,曾有同行将现代生活场景融入传统剪纸,却在短时间内被批量仿造,不仅经济效益受损,更让创作者失去了突破的动力,“大家宁愿守着老纹样反复创作,也不敢轻易迈出‘创新’那一步。”
而在本届版博会上,从版权登记流程演示到侵权维权案例解析,从非遗版权转化成果展示到版权保护政策解读,一系列内容让李文对“版权”有了全新认知。“原来版权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为我们创新撑起的‘保护伞’。”她在现场仔细咨询了非遗作品版权登记的具体步骤,还与版权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探讨了技艺融合过程中的版权界定问题。“现在心里有底了,以后可以放心地把老祖宗的剪纸技艺,和当下的城市风貌、生活故事结合,剪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作品。”
据了解,本届版博会专门设置了“非遗版权保护与转化”展区,集中展示了近百项拥有版权的非遗创新成果,涵盖剪纸、刺绣、陶瓷等多个品类。展区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更多手艺人了解版权、运用版权,“当创新成果能得到有效保护,才能激发传承人的创作热情,让非遗技艺真正活在当下、走向未来。”
李文透露,接下来她计划将此次版博会的收获分享给身边的非遗从业者,还将为自己近期创作的“城市记忆”系列剪纸作品办理版权登记。“保护好每一次创新,才能让老技艺不断长出新‘枝芽’,这是我这次版博会最大的收获。”(赵汗青·刘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