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大工程,是关乎党的事业能否蓬勃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人民是否幸福美满的关键所在。要坚定把好选人用人育人“三道关”,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把好“选人关”,慧眼识英雄。选干部,不仅仅要看政治上是否过硬,更要看本领上是否高强;不仅仅要看其怎么干,更要看其干得怎么样,是不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想建成一个本领高强、业务出众、众望所归的干部队伍,关键在于人才的识别,如何选人、识人变成了关键之举。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将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选择出来,吸收进领导班子队伍,激励一批不担当、不作为、不为民的干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要竖起制度“铜墙铁壁”,加强和完善选人的相关制度,填补制度空白,更新制度漏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局限于用学历、用年龄、用阅历等门槛去选人,更多地让人才发光,让人民群众去推选一批有能力、爱农民的人才,壮大干部队伍力量,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把好“用人关”,人岗相适应。为政之要,惟在用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是干部工作科学化、精准化的重要原则,即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益。将一个人放在一个根本不合适的岗位,即使是超凡脱俗的人,也终将会因为各种限制,变得平庸,碌碌无为,甚至是一文不值。一些部门将人才招进来后,便是“哪里有空,哪里需要人”就“放在哪里”,诚然,会在一段时间内解决工作紧张的问题,但长远来看,会出现一些干部不作为、不知道如何作为,工作实绩平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对号入座”方能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考虑深入、研究透彻,将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特长,才能“人尽其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要建立多岗位锻炼机制,扬其长、避其短,坚持人岗相适的工作导向,多询问干部意见,多发现干部优势,真正做到把最好的干部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把好“育人关”,建成强队伍。“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干部培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一定程度了反映了一个地区追求上进的力度;重视干部的培养教育,能让整个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始终走在最先进的道路、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创造力、战斗力与凝聚力。要强化“传帮带”意识,坚持“老带新”,实行领导干部、老干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对新进干部进行言传身教,促进干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进行角色转变,熟悉业务能力,提升干部的业务素养与专业能力。要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知态度,加强新进干部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与作风学习,强化干部的党性修养、为民服务意识与道德修养,从而建成一支敢于吃苦、痴于服务、勇于担责的干部队伍。(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双河镇人民政府 童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