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细微处,直接关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清单式”治理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创新,通过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动服务群众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务实。
精准摸排,让需求清单成为民情“探测器”。精准治理的前提是精准识贫需求。需求清单的建立,需要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家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真正把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摸清楚、搞明白。对收集到的需求还要进行分析研判,区分主次缓急,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使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实现最佳匹配。
高效整合,让资源清单搭建共享“联通桥”。基层蕴藏着丰富的治理资源,关键是要打通壁垒、有效整合。通过建立资源清单,将辖区内各单位的人才、场地、技术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推动资源跨领域流动、跨层级共享。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化学聚合,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分散的资源连起来,形成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务实推进,让项目清单打造服务“闭环链”。清单的价值在于运用,治理的成效见于落实。项目清单是连接需求与资源的枢纽,需要建立从项目生成到实施评估的全链条机制。重要的是要实行项目动态管理,明确责任人、时间点和路线图,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落地见效。同时要建立反馈机制,由群众评价项目成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张清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建立联动机制保障其顺畅运转。需求清单指引方向,资源清单提供支撑,项目清单落地见效,三者相互衔接、循环促进。基层党组织需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制度,确保清单内容及时更新、流程持续优化,形成“收集-分析-处置-反馈-改进”的工作闭环。
“清单式”治理体现了基层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它推动工作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支撑转变,从零敲碎打向系统集成转变。深入实践这种治理模式,必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科学化水平,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高效。(韩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