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党建 > 正文

以“常做常新”擦亮组织工作时代底色

2025-09-18 10:31:39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西沙街道办事处

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生命线”,一头连着党的执政根基,一头系着事业发展全局。从建强组织体系到选育管用干部,从集聚天下英才到服务中心大局,每一项任务都承载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使命。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新要求,若仍沿用“老办法”应对“新课题”,难免陷入“路径依赖”。因此,需要我们以常做常新的思路方法让组织工作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常做”是组织工作的立身之本,离开了实干,再美好的蓝图也只是空中楼阁。新时代以来,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矛盾问题交织叠加,从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到推动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再到吸引人才回流赋能乡村振兴,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组工干部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若是满足于“守摊子”“混日子”,习惯于“等文件”“照惯例”,不仅会延误工作推进,更会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唯有以“钉钉子”精神埋头苦干,把每一项任务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才能让组织工作真正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坚强引擎”。

“常新”是组织工作的活力之源,缺乏创新,再扎实的基础也难有突破。当下,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干部群众需求日益多元,组织工作若固守“发文+开会”的传统模式,难免显得“水土不服”。乌海市委组织部的创新实践便颇具启示,在抖音开设“乌海组工”视频号,用韵律操解读政策典故、以情景剧展现工作日常、借“新闻播报”解读村社区换届注意事项,既让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又让组工干部在创作中释放激情,更让外界看到组织工作的温度与活力。这启示我们,组织工作创新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跳出思维定势,善用短视频、直播、互动问答等新载体,结合地方特色与干部群众需求,让政策传递更精准、工作开展更高效、组工形象更鲜活。

创新组织工作,既要“形式新”,更要“实效真”。宣传方式的革新只是起点,关键要让创新服务于工作质效提升。面对“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难题,单纯靠“喊口号”“发政策”难以奏效。“乌海组工”拍摄的“部里来了个年轻人”“科长陪我加班”等短视频,正是通过真实场景还原,让在外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工作的氛围,让年轻干部学到经验方法,形成“宣传—吸引—培育”的良性闭环。这提醒我们,创新必须紧扣核心任务,无论是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还是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都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创新举措真正落地见效。

组织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决定了其创新不能“天马行空”,必须在守正中谋变、在创新中守魂。坚守为党育才、为国选贤的初心不动摇,紧扣服务中心大局的定位不偏移,在此基础上打破思维桎梏、创新方式方法,才能让组织工作既葆有“政治本色”,又彰显“时代亮色”。新征程上,组工干部当以“常做”夯基、以“常新”赋能,不断探索组织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路径,让这根“生命线”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李小军)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