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推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纪委监委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关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方案,运用“575”工作法,紧盯五个聚焦、采取七项措施、完善五项机制,切实为优化东河区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5个监督重点
一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
二是聚焦自治区、包头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紧扣25个方面重点任务、131项具体措施,紧盯主体、监管、监督“三责任”,开展精准监督。围绕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等18项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减税降费、转型升级、融资服务等政策,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
三是聚焦东河区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安排部署,围绕本地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区委、区政府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推动、政策落实、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政商关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专项监督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招商引资落地见效。
四是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中的作风问题,紧紧围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变通”、“打折扣”、“设路障”,作风漂浮、应景造势、脱离实际,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服务企业冷硬横推、推诿扯皮以及纪律涣散、违法行政、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查纠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着力净化机关政治生态,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五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讲话精神,列明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标出“安全线”和“危险线”,围绕影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突出问题,紧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查找风险点,列出监督清单,开展精准监督。
7个工作举措
一是畅通举报渠道。构建“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监督机制,在今日东河、区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督促相关部门在东河区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各镇、街道以及窗口服务单位设立举报电话,发放监督卡,全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开通线索处置“绿色通道”,分类快速处置,对涉及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建立专门台账、优先处置、限期办结、及时反馈。
二是压实“两个责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内容,列入“两个责任”清单,以“两个责任”督导机制为抓手,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工作责任,发挥监督责任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以严的要求和实的作风在破解营商环境优化难题中认真履职尽责。
三是深化巡察监督。紧盯落实惠企政策、推进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等关键环节,聚焦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部署要求、贯彻执行政策法规制度、落实简政放权改革部署等情况,以及上级及巡视巡察、督查考核、审计监督等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开展专项巡察或巡察“回头看”。
四是提高监督质效。建立以“清单+台账”为主要内容的精准监督工作底单,综合运用日常监督、重点检查、点射督导等方式,持续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形成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精准防治问题的监督链条。贯通运用专项检查、实地踏查、明察暗访等方式,直奔基层、直插一线,跟踪了解实际情况,全程跟进工作进度,实施对账跟踪督办,及时校准工作偏差,持续压实各级责任。
五是开展专项治理。开展“四官”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昏官、懒官、庸官、贪官”,着力净化机关政治生态,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紧盯“乱收费乱摊派”、“口袋”政策、“抽屉”政策、“事难办”、“设门槛”等问题,建立负面清单,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防止变相设置门槛阻碍企业发展等行为。
六是严格执纪执法。对损害营商环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起。重点查处在服务企业、落实政策过程中“中梗阻”、贪污贿赂、利益输送、吃拿卡要、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等损害企业权益、影响企业发展等行为。
七是强化以案促改。做好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选取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释放查办案件震慑作用。强化警示教育,深入剖析案发原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从中汲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增强纪律规矩意识,树牢思想防线,筑牢廉洁底线。充分发挥案件治本功能,深化运用“一案三报告”,找准案发原因、管理漏洞、制度空隙、廉政风险及责任缺位,推动案发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
5个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统筹监督工作机制。运用纪委监委“一体化”监督办法,建立党风政风室统筹监督,机关各综合部室配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道)纪(工)委、监察办公室、巡察共同监督、各负其责,同题共做、同向发力工作机制,把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起来,着力提升监督质效。
二是建立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和反馈机制。健全动态排查和台账管理制度,建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办理、及时督办。对行政审批中以及行政执法中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快速处置,必要时与司法机关协同调查,高效推进,及时通报最新办理结果。
三是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加强宣传引导,通过通报曝光、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党员干部和企业正确把握亲清原则,坦荡接触、真诚交往,以“清”明底线,以“亲”求作为。
四是建立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常态化走访企业工作机制。搭建纪检监察机关与企业零距离沟通互动平台,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了解企业情况,收集征求对本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职能部门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定期召开纪委常委会,听取联系企业情况汇报,调度研究联系企业中发现的重要问题。
五是建立干部澄清正名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对照政策界限,积极容错纠错。严肃查处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行为,对受到不实举报、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及时作出结论,予以澄清正名,及时为其消除负面影响,为真心服务企业的干部撑腰鼓劲,旗帜鲜明营造崇尚实干、善作善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李忠义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