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区委巡察机构按照“以巡视带巡察,以巡察促巡改”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用自治区区委巡视的标准衡量和检视我区巡察工作链条上存在的问题,强化巡视巡察“以上带下、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机制贯通”的系统联动优势,有力促进了巡视巡察双向互动、优势互补。
注重“以上带下”,扩大“带”的效应
一是带思想认识,解决“不愿巡”的问题。坚持向党中央对标看齐,党组(党委)书记述职必述巡察的做法,在新媒体平台开办“一把手谈巡察”栏目,让第一责任人提高对巡察工作的认识,形成抓好巡察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是带工作规范,解决“不会巡”的问题。紧扣政治监督内涵,对巡察提出“必查必看”的统一要求,列出31条具体监督标准,复制自治区区委巡视的操作流程模板,逐环节对照,查漏补缺,以巡视带巡察程序的规范。三是带方式方法,解决“不敢巡”的问题。抓住自治区区委巡视市县的机遇,区委巡察机构派员跟班学方法、学技巧,借鉴混合编组等方法,统筹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四是带业务骨干,解决“不能巡”的问题。建立“以干代训”机制,积极配合抽调昆区区委巡察机构的巡察干部参与自治区区委巡视,坚持每轮市级巡察抽调我区巡察力量参加,同时量化骨干培训任务,发挥“火种”作用。
注重“优势互补”,增强“补”的自觉
一是实现巡视巡察力量互补。发挥巡视队伍了解上情、业务过硬、权威性强和巡察队伍熟悉下情、数量充足、机动性强的优势,区本级组建了30人的组长库和120人的专业人才库,上下联动、统一调度、优化组合。试行“巡察特派员”制度,即上级派员参加下级巡察,进行全程现场跟踪督促指导。二是实现巡视巡察覆盖互补。延伸巡视巡察监督触角,及时修订巡察规划,出台以“三紧盯三聚焦”为主要内容的巡察村(社区)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操作流程和基本规范,做到因村制宜、“个性定制”、分类指导,拉长了巡察监督链条。今年上半年,我区已率先完成巡察村(社区)全覆盖任务。三是实现巡视巡察方式互补。坚持取长补短,巡察从巡视中找思路找标尺找方法,破解巡察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巡察监督内容具体、直插基层的优势,提高发现问题精度、整改问题的深度、成果运用的广度,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有机统一。
注重“同频共振”,强化“跟”的意识
一是前走后跟,跟进巡察。自治区开展对县(市、区)巡视时,区委针对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安排机动巡察,持续深挖问题。自治区开展对省直部门、系统巡视时,区委对相应领域开展对口巡察、接力巡察,上下同时发力,同步发现问题,上下联动整改。二是前巡后促,跟踪督查。各巡察组交办问题以后,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主动承担问题整改督促责任,建立交办问题台账,跟踪督促问题整改。三是前呼后应,对照学习。区委巡察办选派人员到自治区学习自治区巡视组工作操作流程,达到现场学习的目的。同时,还收集近几年自治区、市委巡察中遇到的政治巡察不聚焦、人员难抽调等多个巡察操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巡察骨干带着问题现场请教巡视组,由巡视人员释疑解惑、具体指导。
注重“机制贯通”,树立“督”的权威
一是着力压实政治责任,在组织领导机制上加强督促。建立包括对区党委、各单位党组(党委)、区属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日常监督部门、巡察配合单位、巡察机构等6类责任主体考核评价体系。对各单位的考核主要从政治站位、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实际成效、组织保障5个方面具体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目标,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考核,纳入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日常监督内容。加强对各单位党组(党委)巡察规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和评估,及时校正偏差,让巡察工作始终处于高位推动的状态。二是着力创新路径方法,在联动长效机制上加强督促。将联动中好的做法固化为6大制度体系,即总体谋划、安排部署、成果运用、信息共享、力量统筹、组织领导,保证了上下联动规范、有效运行。三是着力强化问效问责,在责任追究机制上加强督促。树立以问责促履责的导向,加强对履职不力的责任主体,分别采取批评教育、约谈诫勉、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措施予以严肃问责。今年,仅市本级已对6名工作不力的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收到“处理一人,震慑一片”的效果。(李磊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