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拐区纪委监委始终立足本职,聚焦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主动延伸监督触角,不断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全力推动监督工作精准开展,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监督内容“更加全面”。区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年”活动为抓手,围绕精准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精准防治问题“三个精准”总目标,制定《石拐区纪委监委精准监督年分工方案》,建立完善了监督底单机制、政治生态评价机制、大数据应用机制、权力运行公开机制、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6项机制、22项具体任务,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情况、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列为重点监督内容,切实保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同时,聚焦重点群体,以干部廉政档案更新为抓手,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廉政档案建立、更新及系统录入工作的通知》,在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政信息的基础上,将“建档”触角再延伸,建立全区在职、离退休干部和监察对象廉政档案,实现“廉情”监督“全覆盖”。
监督方式“更加灵活”。区纪委监委将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与精准监督高效融合,推广使用“三务公开+”再监督系统,以“大数据”运用提升监督效能,全方位打造大数据综合监督分析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导入信息6400余条,公开发布本年度“三务”公开信息1300余条,发现问题4个,向10个部门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4份,实现区、苏木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精准监督工作新格局。同时,放大“三务公开”效应,链接职能部门工作平台,录入“两个责任”信息1200余条,公开民生领域8项、重点领域10项、专项监督4项,实现对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自上而下的实时监督。立足5个方面细化监督台账107项,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察监督3个方面明确任务清单27项,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时,建立廉政电子档案,将全区领导干部纳入廉政档案“电子眼”,并明确“专人、专机、专柜”,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同步管理,实现“纸”与“电”有机统一,有效化解纸质档案成为“柜中摆设”的弊端。
监督举措“更加精准”。区纪委监委制定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家访和谈心谈话制度,有针对性地对纪检监察干部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监督、早纠正,切实将监督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并有效运用“三务”公开+再监督平台,建立20项监督责任清单,全面实现“线上”对监督者履职情况再监督。同时,结合纪检监察业务分工和工作实际,组织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廉政风险“自查自纠行动”,严格按照排查所在部室、排查自己、排查家人的“三查”总要求列出风险点清单,共梳理廉政风险点108条,并形成个人廉政风险自查报告纳入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此外,认真落实“三个不直接分管”要求,形成了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相互监督的制度体系和权力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一把手”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吴瑜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