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针对特权思想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带头廉洁治家,从严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就在此次全会召开前夕,“大连一女子不配合防疫登记还打电话找卢书记协调”一事被网络曝光后,在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引发的针对“卢书记”事件中暴露出来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口诛笔伐纷至沓来、发人深省。
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就会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从近几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既有“特权思想严重,在生活保障方面谋取特殊待遇”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张民,也有“在公共区域设置独立卫生间,并安装指纹密码锁,供其专用”的四川省旺苍县委原书记刘亚洲;既有“贪图享乐,享受‘管家式’服务,生活腐化堕落,追求低级趣味”的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贾小刚,还有“违规占用省公安厅工作点、度假时警车开道、闭关封场”的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这些人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利用手中权力耍横逞强、摆官架子,腐化奢靡、谋取私利,究其根源都是特权思想、官本位意识和官僚主义作风在作祟。
纵观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既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形成了不少腐朽没落的封建糟粕。在我们身边,的确有些人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容易滋生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搞特殊化。有的在党内生活中唯我独尊,搞“一言堂”,明里暗里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有的对群众高高在上,对下属颐指气使,官老爷做派十足;有的笃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或自己谋取利益……如此歪风邪气盛行,还误导了一些缺少法治意识的普通干部群众在遇到事情、问题时,不是去依规依纪依法照章办事,而是绞尽脑汁去寻路子、找门子、花票子、想法子,妄图通过所谓的“人情往来”、攀权附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殊不知最终的结果是伤民心、失民望、惹民怨,给党抹黑、使事业受损。
要知道,人民群众一贯反感领导干部利用身份和权力享用特权,再小的特权也会让人深恶痛绝。毛泽东同志当年向全党包括他自己提出进京赶考“决不做李自成”的深刻警示言犹在耳,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搞特权,这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当今社会,特权思想和官本位现象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沉疴痼疾,彻底清除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铲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滋生的空间和土壤,笔者认为,首先是各级主体责任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要抡起动真碰硬的“铁锤”,依纪依法严惩那些抖官威、耍特权、谋私利,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党员干部;其次要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原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遏制不同领域的腐败;还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让广大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守做人立身之本、做事思想根基、处世根本标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守住廉洁自律底线。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尤其对于“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权力,警惕各种诱惑,防止被“围猎”,习惯在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下依法用权、谨慎用权、阳光用权,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探照灯”下光明磊落的工作和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官,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当好人民的公仆,真正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拥戴。(杨鹏杰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