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反对餐饮浪费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论是机关食堂还是高校餐厅亦或是餐饮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是某些地区单位在公务接待活动中仍然存在餐饮浪费和违规接待问题,有的在公务接待中安排高档宴请,将超标准接待费用采取伪造接待公函、虚列接待事项、虚增接待人数等方式公款报账;有的以私人名义宴请,但通过虚列差旅费、印刷费等名目套取费用报账;有的则将违规吃喝的费用转嫁给管理服务对象。
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吃喝风’里潜藏着奢靡之风甚至腐败风险,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形象的“大政治”。而餐饮浪费和违规接待之所以依然存在,无法根治,制度不够细化、监管不够到位和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制止餐饮浪费,要以促进完善制度规范为抓手,从法律层面采取有效约束。近日,反食品浪费法已通过并施行,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细化完善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规范,加强管理,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通过立法规范餐饮浪费行为,实现了制止餐饮浪费从道德约束为主走向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并重的新局面。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监督的首要职责,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相关规定,严控接待规格和陪餐人员。要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在抓“长”和抓“常”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发现的餐饮浪费行为,要严肃追责问责,及时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从制度上形成约束性机制,释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强烈信号。 同时,要积极倡导、鼓励干部群众举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餐饮浪费行为,进一步探索运用“互联网+监督”等信息化手段,对餐饮浪费违规接待进行实时监督,推动相关部门补齐制度短板。
违规接待餐饮浪费的背后,与个别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乐于权力寻租的错误思想密不可分,因此,一定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大力发扬尚俭戒奢的新风正气,树立正确饮食观,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理念,带头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争做抵制餐饮浪费的示范者、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与劳动者的付出,形成爱惜粮食、尊重劳动的行动自觉,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刘慧慧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