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延续到现在的巡视巡察制度,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之中,始终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之中,是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巡察工作,把巡视巡察工作常态化,巡视巡察的尖兵和利剑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巡视制度展现出新的活力,成为党内监督的一项亮点,赢得了民心。实践表明,开展巡视巡察有利于发现突出问题,有利于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利于推进管党治党标本兼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巡视巡察制度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成为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在监督领域的充分体现。
早发现,查摆问题。巡视制度古已有之,曾有“御史出巡,地动山摇”之说。现今的巡视巡察制度主要是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而开展,发现问题是巡视巡察工作的生命线,巡视巡察干部要当好“千里眼”“顺风耳”,挖掘线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被巡视巡察单位往往种类多样、特点各异,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只有盯住关键人、重点事,从苗头性、倾向性,难点、热点问题中洞察重大隐患,多方面搜集信息,有效筛选信息,才能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
早提醒,监督整改。作为党内的“政治体检”、作风的“专项会诊”、精神的“集中补钙”和思想的“深刻警醒”,巡视巡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对一般问题早提醒、早劝阻,对严重问题早刹车、早防范,防止领导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或摔跟头。党员干部更要将巡视监督作为一种提醒和关爱,理性看待,学会在监督下干事,习惯在约束中工作,要把巡视巡察作为检验本单位工作好坏的试金石。积极配合,认真整改,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早纠正,防小变大。针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领导干部要及时安排部署,通过建立台账,“盘点销号”机制等,做到整改不彻底不过关,整改不见效不过关,有力推动点上整改;要将巡察的结果综合运用,不仅被巡察单位得到整改,更重要的是发现共性问题,推出制度性的建设举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廉洁从政风清气正氛围。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督促巡察整改作为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全面监督被巡察党组织落实巡视整改任务。
早查处,管党治党。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巡察整改不力、拒不整改的,对高举轻放、应付交差、企图蒙混过关,甚至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责问责,严查快办,公开“晾晒”典型案例,达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效果。对整改不力、弄虚作假整改的要利用好问责杀手锏,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只有把巡视巡察这把利剑擦亮,巡察监督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才能进一步彰显。
据悉,富宁十四届县委共启动5轮巡察,对27个县级部门、2个乡镇和30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巡察监督,发现面上问题1463个,达到整改时限814个,完成整改805个,整改完成率98.8%。移交问题线索32件,立案5件5人,开除党籍3人,开除公职1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里达镇纪委 付永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