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要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矛盾,而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化解矛盾风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这本“武林秘籍”。
心静意领,发现问题,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的“金钥匙”,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避免“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走向问题的“深水区”,要在调研过程中坚持实事求的原则,在基层真蹲实驻,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发现“真问题”。要增强问题意识,拒绝对问题视而不见的“鸵鸟心态”,要提高对问题的敏锐性,能够见微知著,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活跃,做到“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把暴露出来的问题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要分层分类,建立问题台账。发现的这些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的矛盾变得越发复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正视问题矛盾的勇气,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
开合有序,分析问题,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逻辑。分析问题时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分析问题要做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分析问题时要把握全局,综合考虑各方面问题的内在逻辑,“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数据背后的规律,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讨论论证的方式,探索规律、群策群力、共谋良策。回顾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中国社会各时期的主要矛盾都不尽相同,我们党正是准确分析各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地分析问题。只有坚持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来分析矛盾,才能掌握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
以柔克刚,解决问题,以巧劲化解矛盾风险“硬骨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施策,对于主要矛盾要花大力气解决化解,对于次要矛盾要恰当及时化解,避免资源浪费,避免出现杀鸡用牛刀的情况。发现出问题、分析好问题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行百里者半九十”,解决问题是化解矛盾最关键的一步。对于发现的矛盾问题要及时解决,要明确责任清单,拒绝上推下卸的“泥鳅作风”,如果对矛盾听之任之,将导致矛盾累积升级,甚至由量变到质变,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解决问题后,要经常“回头看”,建立好定期问题检视制度,盯紧解决问题的成效。唯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及时解决,注重解决问题的效果,才能打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提高警惕性,善于发现基层出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及时解决问题,检视问题,练就化解矛盾“真功夫”。(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上陵村 王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