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善用调查研究这个“法宝”

2023-04-27 10:41:39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工作能力、一种工作方法,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善用“调”“查”“研”“究”四个方法,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筑牢“调”的标准,以脚踏实地的干劲把握“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方向。“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正确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难题,只有踏实调研做出的决策部署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前,部分干部对调研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翻翻资料、看看总结、听听汇报,没有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研的根本目的,导致调研中的基调是纸上谈兵的,走访是走马观花的,调查是空穴来风的。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正确认识到调研工作的重要性,静下心来学,沉下心来思,潜下心来悟,把调研的主题和思路放到社会发展的“急”和人民群众的“盼”上,让调研内容“脱虚向实”,避免“物累形役”,时刻“劳情苦思”,让符合基层实际和满足人民需求成为调查研究的标准。

下足“查”的功夫,从田间地头的故事明确“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目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言语就是最鲜活的材料,调查研究就是让这鲜活材料从“口头”跃入“心头”的“桥梁”。在调研中应当避免先说结论,再找理由的“伪调研”,走“指定线路”,看“示范盆景”的“被调研”。调研工作是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的过程,只有“身入”才能“深入”,“心到”才能“知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下高楼,出深院,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带着感情走下田间地头,走向群众炕头,走进人民心头,将干群的“油水情”转变为“鱼水情”,在刨根问底中掌握第一手材料,摸清群众生活的急难盼愁,抓住群众心中的痛点堵点,让调研的开展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真功夫、硬功夫。

注重“研”的站位,用见微知著的眼力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成效。在调研过程中,群众口中对同一件事往往也会呈现不同的看法,如果仅仅是浅尝辄止,“挑到篮里都是菜”,又或者听风是雨,为博眼球夸大事实,这样的“调演”无疑是在讲空话、说套话,终将沦为群众口中的“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中午吃顿饭,以后好好干”,无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正确的思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牢记,调研工作中身子要俯下去,站位要抬起来,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在深入群众中不能偏听偏信,而是要通过对所得的个性问题展开研究,去伪存真,解剖“麻雀”、剥好“洋葱”,从柴米油盐的“管”窥得群众需求的“豹”,以更高的站位来思考调研中的所见所得。

聚焦“究”的切口,把真抓实干的韧性融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文以载道,以用为贵。”一个调研成果如果无法落地形成应用,那便称不上是好的调研。在调研工作中,需要避免抛开实际谈理论导致的“只开花不结果”,也要力戒抛开结论谈过程导致的只有“大画面”没有“长镜头”,更要杜绝只重视上级关注和批示给调研加上的“美颜”。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成效回来,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保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在调研中既要报喜更要报忧,做到立有据之论、谋有效之策、建管用之言,勇于挤干调研的“水分”,留下纯正的“干货”;删除报告的“滤镜”,还原真实的基层。通过深究调查研究成果转化路径,为破解难题形成有效助力。(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南峰街道选调生 赵茂森)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