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培育更多乡村治理优秀人才》中指出,乡村治理人才是基层的“细胞”,是基层建设的“一线力量”。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领头者,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是和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服务者,年轻村干部更是如此。现在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以“三要”培育年轻村干部,让年轻村干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要注重拓宽来源渠道。重点对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的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农村种养殖大户、退伍军人等对象进行全面摸排,纳入人才库,作为村级后备力量人选来源。坚持把政治合格作为选拔村干部的首要标准,通过走访、谈心谈话全面了解综合素质后确定是否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做好后备力量培养,为充实年轻村干部队伍提供人才保障。
要注重提升能力素质。开展好任前培训,使年轻村干部了解农村工作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任务,掌握开展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方法。常态化的学习教育,利用周学习例会等形式,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底线。通过“老人”带新人,由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村干、驻村干部帮带年轻村干部,缩短年轻村干部的适应期,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要注重激励担当作为。要培养年轻有为、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年轻村干部,就要在经济上、政治上创造条件,让年轻的村干部干得好,留得住。通过适当增加岗位补贴、公积金等方式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从优秀的村干部中选任乡镇科级领导干部或乡镇事业干部,并在每年行政、事业单位招考时拿出一定的岗位招录村干部,只有落实了相应的政治待遇,才能让年轻村干部有干劲、有盼头,集中精力投身于工作当中,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羊坪镇人民政府 李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