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调查研究的“着力点”,也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广大年轻干部需以实事求是为“魂”,方能让调研成果接地气、有作用、见实效。
以实事求是为“魂”,让事物本质“鲜活”起来。毛泽东一生都在调查研究的路上,大革命时期,他开展了湖南五县调查,土地革命时期,开展了寻乌、兴国调查等地调查,完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经典著作,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我们党克服教条主义错误、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年轻干部,我们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调研中辨识信息、抽丝剥茧、分类归纳,认真分析其中蕴含的特点,再对整体进行把握研判,做到在深入思考上“下功夫”,在解剖麻雀上“做文章”,以透过现象看本质、抓要害,找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
以实事求是为“魂”,让难题破解“灵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知青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表率,面对陕北缺柴少炭的现实困境,他带领乡亲们在梁家河率先建起沼气池,既解决了柴火问题,又解决了肥料问题,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因此事实证明,“等靠要”不能带来成绩,“加油干”才能解决问题,作为年轻干部,遇到问题不能“两眼发黑”,解决问题更不能“盲人摸象”,应多“望”基层实情,多“闻”群众声音,多“问”前人经验,在事实基础上想办法、列举措、“切”症结,避免“坐而论道、评头论足”。
以实事求是为“魂”,让方法创新“活跃”起来。李强总理在首次亮相两会总理记者会时谈到,“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基层是落实政策最后一公里的“主战场”,是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在村集体经济增收、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基层党建等基层条线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老办法解决不了的新问题,旧模式适应不了的新变数,这需要年轻干部用好“破壁思维”,破除经验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以“闯”的劲头、“争”的意识谋发展,发挥自身力量,汇聚多方智慧,让“高手在民间”变为“高手在身边”。
广大年轻干部要始用好“实事求是”这一“活灵魂”,不断提升自己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看局、破局的能力与才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不断前进。(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象溪镇 周露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