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基础资料,正确把握基本规律,不断增强理性认知,才能做好领导工作、推进科学决策。
瞄准“靶向点”,精心谋划调查研究课题。“秧好一半谷子,题好一半文”。调查研究很重要,选题更重要。年轻干部岁数小、资历浅、阅历少,最有必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比如,习近平同志1988年到宁德工作后,在第一次地委、行署班子及老干部见面会上,与会干部提出修通福温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建设中心城市形成宁德的行政中心和经济中心“三大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他形成了三点判断:“三大目标”是好事,也该干,但现在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宁德当前最重要的是摆脱贫困;闽东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充分说明,调研课题选择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能否转化。只有选准课题,调研工作才有针对性,调查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那么,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选择调查研究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因此,选题准确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调研工作是否有利于本地区、本部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年轻干部在选题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靶向开展调研,直击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新征程新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解剖,调查研究,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思路、有办法的调研成果。这样的选题才会“一碰就响”,取得好的效果。
盯准“关键点”,用心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研究是调查的继续和升华。年轻干部年轻气盛,更需要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人民群众那里去寻找答案。通过调查研究,摸准基层的“真脉”,为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出台一项政策后,如果没有深入调研,只是坐在办公室阅文件、听汇报,看似政策已经落实。但是,如果走出办公室,走进基层,也许就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画面,可能有些干部群众对此项政策是什么,具体能够给自身带来什么实惠都不清楚,甚至都不知道;更有可能政策在落实的时候,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堵点。只有用心开展调研,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找到对策,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陈云同志有句名言:“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安排用10%的时间就够了”。调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开展调查一定要深入,不能只是单纯“走马观花”看“盆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现状、找问题、寻对策。从这一点出发,年轻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重点盯紧调查研究前、收集信息时、调查过程中三个关键点,制定调研提纲发给调查对象,让其提前了解调研内容,做好工作准备,提高调研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直达现场从干部群众口中掌握真实情况,查阅资料全方位了解工作,认真思考透彻理解深层次内涵,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注重利用“传统方式+数字技术”手段,收集资料、汇集民意,提高调研工作的效率和调研成果的质量。
找准“落脚点”,专心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年轻干部有闯劲、有干劲,可能有时只是迫于自身工作经验缺乏,导致工作上会走一些弯路。如何少走弯路,调查研究就能够帮助。通过精心设计调研选题、用心开展调研工作,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也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开拓了思路。比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以提升效益为抓手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主题开展了调研,深入查摆问题,分析症结所在,提出改进的实招硬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因此,年轻干部开展调研后,也要及时运用多种渠道和形式转化调研成果,通过吸收进领导讲话指导问题解决,通过形成政策性文件指导工作。什么是调研成果?如何找准“落脚点”?调研报告就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利用好调研报告就是利用好调研成果。因此,调研报告撰写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调查成果质量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影响到制定政策的正确性和工作安排部署的科学性。年轻干部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于事实,用事实说话;调研报告要明确“解决什么、怎么解决”的问题;要注重运用调查中发现的新颖事实,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提供新借鉴;调研报告必须讲究时间效果,抓住时机,转化成果,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最终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年轻干部搞调研,最终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看能不能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盟委组织部 王清华 齐金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