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切实继承发扬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在“深入”上下功夫,增强“脚力”。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铁脚板”是调研尖兵的看家本领。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向基层、向实践、向人民群众“取经”的过程,如果仅仅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不仅会割裂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还会使认识脱离实际,造成主观化臆测、跟风式判断等决策失误的后果。基层一线是最好的课堂,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沉下身心、深入基层,多“跑”深“挖”,掌握“一手资料”,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文章,使决策部署真正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让调查研究“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深察”上下功夫,锻炼“眼力”。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是调查研究者的必备素质,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火眼金睛”是调研尖兵的拿手“绝活”。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掌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其一,要力求深度,做“透视镜”,既要关注表面问题,又要抽丝剥茧找准群众的深层“需求点”;其二,要拓展广度,做“广角镜”,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作全方位、立体式观察,掌握问题症结所在,及时为群众分忧解难。其三,要增强敏锐度,做“放大镜”,能够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中发现“堵点”“拐点”,从而揭开面纱发现“真容”。
在“深思”上下功夫,善用“脑力”。“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出点子找路子”是调研尖兵的“硬核”能力。谋划好思路对策才能有效指导工作实践、推动问题解决,这是调查研究价值落地的“惊险一跃”“重要一环”。党员干部在调研过程中要增强“落地思维”,突出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实操性,拿出“跳一跳、够得着”的对策建议,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四海皆准”的“固定模式”,或者“看上去很美”的空想。要增强系统思维,既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为特殊问题定制“个性化菜单”,也要通盘考虑全局,从个性中归纳共性,形成系统内外联动发力、一体推进。要增强“跨界思维”,善于“模仿”,对其他领域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加以借鉴,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深用”上下功夫,提升“笔力”。调研报告是对调研成果的首关检验,也是对调研工作最完整的总结,因此“笔端功夫”是调研尖兵必备的“一把刷子”。党员干部要善于磨炼笔力、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一方面,要多在内容上下功夫,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用“接地气”的语言陈述调查研究成果,表述贴切、层次分明、举例得当、数据真实,少“注水”、少“扑粉”,让调研报告说出实话、道出实情。另一方面,要多在本质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直击“靶心”,把问题找实找准找具体;同时,要注重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写出有成效的启示做法、能推广的经验案例,让调研报告有价值、有深度、有内涵。(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员会组织部 张硕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