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苦,很多人持一种观点,认为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吃苦是否还有必要?其实不然,不同于祖辈年代的吃苦含义,新时代吃苦正在被重新定义,那就是为了宏大的志向和心中的理想,要做常人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像桂海潮为了飞天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吃别人吃不了的苦,从25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他在神舟16号航天员集体亮相时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八个大字时刻激励着我们,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新时代青年要踊跃投身急难险重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下心境,在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书写“自找苦吃”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新时代青年要敢于“自找苦吃”。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他们“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总书记对青年的发展念兹在兹,当代青年当牢记嘱托,在广阔的基层一线、在艰难困苦的地方、在矛盾突出的工作上摸爬滚打,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人人都怕的“烫手山芋”、多钻向群众“矛盾窝”,在自我锤炼中提升本领。
新时代青年要善于“自找苦吃”。“自找苦吃”不是被动吃苦、“盲目吃苦”“胡乱吃苦”,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要结合实际,主动在困难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智慧和汗水战胜苦、改变苦。同时社会方面也要更好地为青年一代创造条件,让青年少走弯路、不白吃苦,在吃苦之余能更多体会到乐、品尝到甜,感受到值得。
新时代青年要精于“自找苦吃”。青年要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显身手,就要融入农民群体中,关注群众所需所盼,以问题为导向“问诊”实际中的“难点”“堵点”“淤点”“痛点”,学会向群众学习,把解决群众的问题“炙烤”转化为提升自我能力的“应考”,解决自身的“本领恐慌”,方能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时代青年要甘于“自找苦吃”。只有享受苦乐年华,方能不负青春年华。当代青年要耐得住寂寞,懂得苦和甜的辩证法,经得住风雨,受得住考验,同时涵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谨记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现在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付出的每一分努力,终将成为浇灌未来的雨露。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细品曾国藩这句话,方知其言非虚。当代青年要舍弃“佛系”想法、抛弃“躺平”姿势、发扬“斗争”精神,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只有敢吃苦、会吃苦、能吃苦、善吃苦,在“自找苦吃”中厚植为民情怀,练就过硬本领,方能以青春之我为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镇 曾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