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时代楷模”魏德友、马背上的医生梅莲、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他们身上都闪耀着职业精神的璀璨光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作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是否具有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是检验每一个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顺境逆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党员干部身处第一线,经常要面对各种问题和矛盾有时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力,然而“守摊子”干部较多,猛将、闯将少,一些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热情与职业精神,有的不重视业务,不熟悉业务,对业务不上心,一问三不知;有的不钻研业务,喜欢凭经验、凭感觉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擅长文字搬运,写总结、作报告“新瓶装旧酒”,制文件、定政策“依葫芦画瓢”…何谈精气神?怎么抓落实?这种情况无论在哪个单位存在,哪个同志身上存在,都必须尽快纠正。
尽责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道。敢于担当的人,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主动想对策,不回避;面对新任务新课题,全力抓落实,不推诿;历史上,正是无数拥有高尚人格并且在各个领域有担当的人士,铸就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脊梁。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以毕生精力奉献祖国航天事业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呕心沥血。这些事例,无不体现了一种勇于担当的职业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亦要塑造勇于当担的职业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在“专”字上下功夫,深钻细研,提升专业能力,不断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难题,为我们党的事业注入不竭的动力。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际遇,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长征”。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没有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就不会有成功的希望。敢于担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是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统是精气神的更高境界。这应该成为党员干部基本的党性锻炼标准和自觉的精神追求。(福州市连江县小沧畲族乡 雷光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