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村两委换届不仅是基层组织人事的更替,更是基层治理力量的结构性重塑。这场关乎农村发展未来、群众切身利益的选举,既需要以“致广大”的战略思维谋篇布局,又需以“尽精微”的务实态度深耕细作,方能换出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战略谋划“致广大”,把准换届“方向盘”。“致广大”要求我们必须从宏观层面把握换届工作的政治意义与时代价值。村两委换届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契机,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只有站在全局高度,才能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换届工作本质上是对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系统性优化。通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能够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战略眼光看待人选配备,既要考虑当前工作需要,更要着眼长远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责任传导机制是确保换届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必须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摸底研判“尽精微”,夯实换届“压舱石”。“尽精微”体现在对村情民意的精准把握上。深入细致的摸底研判是换届成功的基础,只有全面掌握各村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因村施策、精准发力。科学分类指导是提高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方法。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阶段、产业特点和治理状况,制定差异化工作方案,避免“一刀切”式的简单化处理,确保换届工作与村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对重点难点村的关注程度往往决定着整体工作成效。必须建立精准识别和帮扶机制,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不留死角、不存隐患。
选人用人“致广大”,拓宽源头“活水来”。“致广大”体现在选人用人视野上。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打破各种隐性壁垒,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真正把优秀人才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建立健全人才发现机制至关重要。要拓宽选人视野,创新识别方法,不仅看显绩更要看潜绩,不仅看能力更要看品德,确保选出来的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人才储备是换届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和锻炼人才,为换届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纪律监督“尽精微”,筑牢换届“防火墙”。“尽精微”体现在纪律监督的各个环节。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明换届纪律,划出红线底线,确保换届过程风清气正。建立健全全方位监督体系至关重要。要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实现全程监督、精准监督,确保换届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财务审计是换届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坚持先审计后换届,全面核查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确保交接清楚、过渡平稳。
工作衔接“尽精微”,传好接力“棒”。“尽精微”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换届后的工作衔接。要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促进新老班子顺利交接,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系统化培训是帮助新班子快速进入角色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履职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新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长远发展规划是确保工作连续性的关键。要指导新班子制定任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村两委换届工作,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工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基层干部当以“致广大”的格局谋划长远,以“尽精微”的匠心狠抓落实,让每一次选举都成为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的契机。唯有如此,方能换出担当作为的好班子,换出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