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五”的扎实推进到“十五五”的全新启幕,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迎来提质增效的关键契机。“十五五”规划以系统性思维勾勒出基层治理的发展蓝图,如同浩荡东风,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筑牢治理根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基层治理朝着更高效、更精准、更贴合群众需求的方向迈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十五五”规划为基层治理锚定的核心航向,更是夯实治理根基的根本保障。基层治理涉及面广、头绪繁多,唯有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才能凝聚起多元治理主体的合力。“十五五”时期,需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推动党组织触角向社区网格、乡村末梢延伸,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各环节、全流程。通过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治理的“主心骨”。
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是十五五”规划推动基层治理提质的重要抓手。基层治理的长效化,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支撑。“十五五”时期,要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制度短板,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框架。一方面,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改革,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城乡社区协商机制,让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够顺畅表达、有效采纳,真正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另一方面,完善基层治理的权责划分机制,明确基层政权、村(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职责边界,避免权责交叉或责任悬空,推动治理责任层层压实。
优化基层服务供给是“十五五”规划赋予基层治理的民生导向,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举措。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基层服务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十五五”时期,要推动基层治理与服务深度融合,坚持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服务下倾。加快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服务体系,依托数字化技术搭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资源的整合共享,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托育、助残、便民服务等领域,优化服务设施布局,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基层服务网络,让群众在细微处感受到治理的温度。?
“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基层治理的新征程已然开启。唯有牢牢把握“十五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制度完善为支撑,以服务优化为导向,以人才队伍为保障,方能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基层成为守护群众幸福的坚实堡垒,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稳固的基层基础 。(解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