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社区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要?“接地气、暖人心”

2025-09-24 15:36:37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御园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基层干部作为联系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做好社区群众工作,不能靠“喊口号”“摆架子”,而要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用“接地气”的举措解决“急难愁盼”,用“暖人心”的服务赢得信任支持。

一、“迈开腿”访民情,把群众需求“记在本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社区群众的需求藏在楼栋里、庭院中,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永远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基层干部要养成“走街串巷”的习惯,把办公桌搬到群众身边。比如,不少社区推行的“敲门行动”就很有成效:干部们带着民情记录本,利用傍晚、周末等居民在家的时间,逐户走访独居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一边拉家常,一边记录“想加装电梯”“楼下路灯不亮”“孩子放学没人管”等诉求。某社区干部还创新制作了“需求二维码”,贴在单元门口,居民扫码就能随时反映问题,后台实时汇总分类,确保“群众有呼声,干部有回应”。这种“迈开腿、俯下身”的工作方式,不仅能第一时间掌握群众需求,更能拉近与居民的距离,让群众感受到“干部就在身边”。

二、“解难题”办实事,把群众小事“扛在肩上”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却是“心头大事”。基层干部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老旧小区停车难是普遍问题,A社区干部没有简单“划车位”,而是多次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交警召开协调会,最终拿出“错峰停车+共享车位”方案,既解决了居民停车难题,又化解了邻里矛盾;针对“一老一小”照护问题,B社区整合闲置空间,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和“四点半课堂”,邀请退休教师、志愿者轮流值守,让老人有人陪、孩子有人管。这些做法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却精准对接了群众需求,用“实打实”的成效赢得了群众认可。

三、“聚合力”优服务,让群众参与“站在C位”

做好群众工作,不能靠干部“单打独斗”,要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基层干部要善于搭建平台,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比如,不少社区成立“居民议事会”,无论是小区改造方案,还是物业费调整,都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商议,让决策更符合群众意愿;针对社区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问题,组建“党员志愿者队”“邻里互助队”,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某社区还创新推出“积分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既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当群众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不仅能减轻干部工作压力,更能让社区服务更贴合群众需求,形成“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的良性循环。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于“接地气、暖人心”——多到群众中去听心声,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多让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只有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真心换真心、用服务赢信任,才能筑牢基层治理的根基,让社区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家园。(陈佳)

责任编辑:刘茂伟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