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减“虚”务“实”。上级部门要划清会议“楚河汉界”,可建立“基层免参会清单”,把“与乡镇职能无关的行业性会议”“内容重复的传达类会议”等直接列入清单,让基层干部能理直气壮地“拒会”。考核机制更要“脱虚向实”,扔掉以“影像台账论英雄”的标尺,改以“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政策落地时效”为核心指标,让基层干部从“留痕”中解放出来。基层自身也要换个方式,传达精神不必“会议接力”,重要政策可以编印“明白纸”,复杂部署可以搞“点对点培训”,也可以学“邻里议事小院”的智慧,走出会议室、扎进田间地头,在与群众拉家常中发现“灌溉水渠堵塞”“老年食堂菜品单一”等实际问题,在现场办公中敲定解决方案,才是干事的正道。
减会不是减担当,而是为实干腾地方。基层减负的本质,是让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枷锁中挣脱,把省出来的时间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这既是对基层干部的“松绑赋能”,更是对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培元”,唯有让基层活力在务实中涌流,让政策红利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群众看到干部“不在会场在现场”,才能凝聚起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最坚实的基石。(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