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一肩挑”作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推行过程中展现出较强适应性,但也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寻求破解之策,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人选之困:拓宽视野与精准选拔并重。打破“本村人治本村”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跨村任职、乡镇下派、能人回请、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拓宽选人渠道。要重点从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创业青年、高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中物色培养后备力量,将产业发展经历、群众口碑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培养,确保“源头活水”源源不断。
能力之困:系统培育与实践锻炼并举。实施“一肩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分层次、分类别、精准化的系统培训。要围绕政策法规、产业发展、财务管理、矛盾调解等内容设置专题课程,采用“理论+实操”“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同时推行“导师帮带制”,由乡镇领导干部或优秀老支书结对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监督之困:制度约束与群众参与并行。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做实村务监督委员会,赋予其对村级财务、项目建设等事项的监督权;强化上级党组织的日常管理监督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加强数字化监督手段,运用好互联网+村务公开平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总体来看,“一肩挑”制度适合基层实际情况,但在推行过程中需要持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通过拓宽选人视野、加强能力培养、健全监督机制,并辅以合理的激励保障和风险防范措施,才能确保“一肩挑”干部选得准、干得好、走得远,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王潇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