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文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前进方向。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肩负着特殊使命。如何让乡镇在这场深刻变革中“不缺席”、有作为,关键在于做到抓牢功能定位、抓紧环境优化、抓实发展水平,将宏观战略转化为基层实践的生动图景。
深化思想认识,抓牢乡镇市场功能定位。乡镇市场不仅是农产品、手工业品等商品供给的重要源头,也是工业品下沉和服务消费的关键终端,更是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基础环节。这种“承上启下”的双向流通特征,决定了乡镇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镇政府必须彻底破除“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基层无关”的片面认识,克服“重局部轻全局”的短视思维。要深刻认识到,消除行政壁垒、打破市场分割必须从乡镇层面开始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需要乡镇提供最直接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需要乡镇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乡镇工作者应当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自觉将本地市场发展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考量,坚决摒弃可能形成市场分割的地方保护政策和潜规则,成为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坚定执行者和积极推动者。
聚焦关键环节,抓紧乡镇市场环境优化。乡镇基层需要聚焦市场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为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首要任务是彻底消除隐性壁垒,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其次要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放管服”改革在乡镇层级的深度落地。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最后还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村级延伸,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同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强化乡镇市场监管所职能,配备专业监管力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创新工作机制,抓实乡镇市场发展水平。乡镇基层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市场发展的专业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本地市场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商品价格、供需变化、要素流动等动态信息,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基层参考。同时要完善企业服务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了解市场主体诉求,精准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要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主动加强与周边乡镇、县市的协调联动,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市场监管等方面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还要注重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乡镇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手工业等产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使乡镇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乡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乡镇基层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切实增强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抓牢功能定位、抓紧环境优化、抓实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市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只有夯实乡镇这个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才能让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宏观政策落地生根,才能让乡镇经济在融入全国大市场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的基层力量。乡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不仅不能“缺席”,更应当有所作为、大有可为。(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