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肩负着更为重大的使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上好思想、创新、服务“三堂课”,夯实党员思想根基,激发党员创新活力,增强党员服务本领,全面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综合效能。
上好正思想、明方向的“思想课”,夯实党员信仰之基,提升教育培训“思想值”。党员教育,根植于党的伟大事业,政治属性是其本质特征。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员成长的精神食粮,必须成为党员的必修课和终身课。一方面,要深学理论筑牢信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厚内涵,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将红色故事、革命历史巧妙融入培训课程,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矩阵”,让党员在重温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对标先进中明确前行方向,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
上好求创新、拓渠道的“创新课”,激发党员学习活力,提升教育培训“创新值”。在信息时代,党员的学习需求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必须通过载体创新,让党员教育培训“活”起来、“新”起来。要善用“线上智慧课堂”,精心打造“互动体验课堂”。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年龄段党员的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沉浸式+交互式”的立体学习环境。让党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能力,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上好重实践、强担当的“服务课”,彰显党员为民情怀,提升教育培训“实践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让党员在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要知行合一促实践。将培训课堂延伸到实践一线。鼓励党员深入项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坚守服务窗口,提升服务效能。让党员在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实现学习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形成学用相长、实干为民的良好局面。要激励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破解难题的“硬招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初心使命,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应群众的期盼,真正构建起学有所获、干有所成、群众满意的生动格局。(刘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