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党建则是激活这一末梢的“红色引擎”。从社区里化解矛盾的“党员调解岗”、帮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的党员网格员,到乡村振兴中带头致富的“党员先锋队”、田间地头帮农户解销路的驻村党员,党建工作从来不是悬于空中的“口号”,而是融入群众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在事”,更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党建强,则治理强,核心在“人”,关键在“实”。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听意见、盯进度,让“忧心房”变成“舒心院”;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党组织牵头搭平台、引技术,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有的社区推行“党员楼栋长”制度,把党组织触角延伸到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谁家有困难、哪里有矛盾,党员第一时间响应。这些生动实践证明,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筑在基层治理最前沿,让党组织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就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如今,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更需要以党建为“主心骨”凝聚合力、创新突破。无论是推动“党建+网格”精细化管理,还是探索“党建+志愿服务”多元化服务;无论是用“线上党群服务群”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还是通过“党建+社会组织”整合资源为群众解难题,核心都在于让党员始终站在群众身边,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未来,只要继续让“党建根系”深扎基层、扎根群众,以“党建红”为笔持续耕耘,就能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马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