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擘画了清晰蓝图。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其质效高低直接关系党的肌体健康与生机活力。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伟大事业所需,在精准供给、方式创新、学用融合三个维度协同发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先锋队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
精准滴灌,以需求侧牵引“靶向训”。党员队伍结构多元、需求各异,《规划》深刻指出要构建差异化、个性化教育培训体系。提升质效,首在精准识别需求,实现“按需滴灌”。精准定位需求,明确“训什么”。各级党组织须深入一线调研,摸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知识空白、能力短板和发展渴望。面向农村党员,课程重心应落在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特色产业发展、乡土技能提升上;机关党员则需强化政治判断力、政策执行力、服务精细化等核心能力;企业党员培训,则应紧扣技术创新前沿、精益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实战。唯有确保内容与职责同频、与发展共振,方能激发学习内驱力。精准分类施教,优化“怎么训”。摒弃“一锅烩”,实现“量体裁衣”。新党员重在“思想入党”,强化党章党规、理想信念与初心使命教育;基层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实务、群众工作方法与领导力培养;青年党员则需突出创新思维、数字素养、实践攻坚能力训练。“分层分类”让每个党员都能在培训中找到“补短强优”的精准路径。
创新赋能,以供给侧改革驱动“活力训”。《规划》明确要求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打破思维窠臼,以创新激发活力,是提升党员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吸引力”。告别传统“填鸭式”,大力推广研讨辩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参与式教学。创设“党员论坛”“实践案例分享会”等平台,鼓励党员交流碰撞、互学互鉴;精心组织红色主题“行走的党课”、对标先进实地观摩,让党员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深化认知、升华情感。创新技术手段,拓宽“覆盖面”。拥抱数字浪潮,运用大数据画像精准推送学习内容,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评估学习效果。精心打造线上“云课堂”,开发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图文并茂的微党课、趣味十足的线上知识竞赛,适配党员碎片化学习需求,激发党员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求知的强烈意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践转化,以效果导向抓实“融合训”。党员教育培训的终极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必须贯穿实践导向,推动学干互促、知行合一。聚焦实践设课,让学习“接地气”。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和基层痛点设计培训课程。将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瓶颈、基层治理中的矛盾焦点、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转化为培训的核心课题。组织党员带着问题深入项目工地、田间地头、社区网格,在真实火热的实践场景中学习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化解矛盾的真本领,确保培训内容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搭建平台练兵,让能力“实打实”。构建“训用结合”机制,为党员架设学以致用的桥梁。通过安排党员到重点项目担任“攻坚专员”、到薄弱村居担任“第一书记”、到信访窗口担任“调解能手”等岗位练兵;开展跨领域、跨层级的挂职锻炼;组织参与常态化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党员将课堂所学理论、方法、技能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在实践中磨砺真本事。(王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