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信用村,产业振兴富乡村”是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路径,核心在于以党建为统领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将信用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最终实现乡村富裕。其运行逻辑与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党建铸魂:筑牢信用与产业发展根基
党建为信用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与方向指引,是连接信用体系与产业发展的核心纽带。通过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由党组织牵头整合组织、金融、产业等各类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基层党组织通过网格管理、民情联络等机制深入农户,精准采集家庭状况、生产经营、乡风文明等信用信息,建立“一户一评、一户一档”的信用档案,为信用评级筑牢基础。同时,党组织带头宣传信用政策,通过“干群夜话”、乡村大喇叭等形式普及信用价值,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守信光荣”的氛围。
二、信用赋能:破解产业发展核心瓶颈
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乡村产业注入关键活力,尤其在破解融资难题与优化治理环境上成效显著。
畅通金融血脉:依托信用评级结果,金融机构推出“信易贷”“惠农快贷”等专属产品,实现“农户信息变信用、信用等级变信贷”。信用户可享受免抵押、免担保、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快速获取生产资金,有效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部分地区信用户可根据等级获得5万至1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户均年节约利息支出近2000元。
优化发展生态:通过信用积分、红黑榜、文明评议等机制,引导村民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减少违约纠纷,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同时,信用等级与医疗优惠、农资补贴等民生政策挂钩,激励农户主动参与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
三、产业提质:实现信用价值向富民成效转化
以信用为纽带,党组织推动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信用“变现”为产业效益与村民收入。通过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信用户”“龙头企业+信用村+农户”等模式,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发展庭院经济、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此外,党组织联动产业服务团,为信用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服务,推动三产融合提质,实现“信用生金、产业富民”的良性循环。(张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