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阵地。将全会关于“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部署转化为具体实践,需立足社区实际,从党建引领、民生服务、治理创新三方面精准发力,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筑牢党建根基,凝聚治理合力。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社区需将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通过专题学习会、楼栋宣讲等形式,用家常话解读全会精神,让“十五五”蓝图深入人心。深化“党建+网格”模式,把支部建在网格上,让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在志愿服务、矛盾调解中发挥作用。借鉴“小巷板凳议事”“民情气象站”等载体,搭建党员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建强社工队伍,培育基层治理“行家里手”,为治理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急难愁盼,做实民生服务。以“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为目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针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儿童托管服务,用“小服务”解决“大民生”。依托“旅居人才驿站”等平台优化人才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样板 。紧盯民生短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自来水管道修缮、道路硬化等工程,通过“12345群众诉求平台”快速响应居民需求,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处。在多民族聚居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营造共居共学的和谐氛围。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紧扣“健全基层治理体系”要求,推动治理方式迭代升级。借助“社区智慧平台”实现诉求“一键上报”、政务“家门口办理”,以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推广“主理人联盟”“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等经验,激发商户、居民等主体的参与热情,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通过“城管进社区”解决市容环境等突出问题,实现从“粗放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结合特色资源打造文化IP,发展文旅融合等新业态,以治理效能提升带动社区发展提质。
基层天地广,实干见真章。社区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将“宏大蓝图”转化为“民生答卷”。通过党建引领定向、民生服务暖心、治理创新提效,持续破解基层难题、增进群众福祉,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层根基。(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