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网络主播群体已成为推动文化传播、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具有流动性强、组织松散、价值多元等特征,传统党建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如何系统推进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既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命题,也是巩固党在新兴领域执政基础的战略任务。
思想引领,筑牢理想信念的“数字堤坝”。党建工作必须把握思想引领主动权,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主播群体的行动自觉。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打造“云课堂”“微党课”等载体,用主播听得懂的语言讲透党的政策。例如,某地开展“红色主播训练营”,将党性教育与直播技巧培训结合,让主播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增强政治认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单纯说教更易被接受。
组织覆盖,构建“有形有效”的党建网络。针对主播群体分散的特点,需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一方面,在MCN机构、直播平台等关键节点建立党组织,实现“行业建党委、机构建支部”;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商圈等区域党建资源,设立“主播党员服务站”,为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归属。某市探索“党建+直播”模式,在直播基地设立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使党组织成为主播的“贴心人”。这种“点面结合”的组织体系,既保证了覆盖广度,又增强了服务温度。
服务赋能,打造“党建+发展”的共生生态。党建工作不能脱离发展谈党建,必须与主播群体的成长需求深度融合。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帮助主播解决流量获取、内容创新等痛点;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鼓励主播在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发挥示范作用。例如,某地组织党员主播开展“助农直播”,既拓宽了农产品销路,又提升了主播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以服务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主播群体的“成长引擎”。
制度创新,构建长效运行的保障机制。推进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需破解“人”“钱”“权”三大难题。在人员配备上,可探索“专职+兼职”模式,选拔熟悉网络生态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在经费保障上,建立“财政投入+党费支持+社会赞助”多元机制;在考核评价上,将主播群体党建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形成“部署-落实-反馈”闭环。某省出台《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指引》,明确组织设置、活动开展等标准,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
文化浸润,培育向上向善的直播生态。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党建工作需引导主播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文明直播倡议”“正能量内容创作大赛”等活动,让主播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轻骑兵”。某平台开展“红色主播”评选,对传播主流价值的主播给予流量扶持,形成了“好人有好报”的导向。这种文化浸润,既净化了网络空间,又提升了主播群体的社会形象。
系统推进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必答题”。只有坚持思想引领、组织覆盖、服务赋能、制度创新、文化浸润“五轮驱动”,才能让党的旗帜在网络空间高高飘扬,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赶考”,需要各级党组织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答好这份时代考卷。(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