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一亿多名党员的大党,如何确保每名党员都充满活力、每份力量都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持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在各自岗位上熠熠生辉。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强健;主体有力,事业才能兴旺。党员教育管理绝非一劳永逸,而是必须常抓不懈的基础工程。
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重在精准施策、分类指导。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党员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锅煮”、“一刀切”。对机关党员,要突出政治能力和服务意识;对农村党员,要强化致富带富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对企业党员,要注重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对流动党员,要创新管理方式,确保“离乡不离党”。唯有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管理才能精准滴灌、直抵人心。
创新方式方法是提升质效的关键。要突破“读报纸、念文件”的传统模式,善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改变“你说我听”的单向灌输,多开展互动研讨、情景模拟、实地教学;打破“关起门来搞教育”的局限,推动党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在实践中淬炼党性。让教育管理既有“党味”又有“鲜味”,党员才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是否鲜艳,不仅取决于党员自身努力,更取决于教育管理这片土壤是否肥沃。当我们真正把党员教育管理做实做细做活,一亿多面旗帜就将在神州大地上高高飘扬,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破浪前行。(王岩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