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办(综合办)在乡镇工作的“中枢神经”里,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也是服务大局的“后勤部”,更是协调各方的“调度室”。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提升政治能力、落实政治责任,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做好党建办(综合办)工作,既要有“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格局,更需以“匠心”“初心”“恒心”为底色,在平凡的角色中铸就不凡的。
以“匠心”锤炼业务硬功,让“中枢运转”精准高效。党建办(综合办)工作千头万绪,没有惊心动魄的“主战场”,却有日复一日的“细水长流”。大到重要会议组织、紧急文件落实,小到电话接听、文件归档,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全局。做好这份工作,首先要当“政策通”,主动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熟悉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政策要点,确保传达部署时不跑偏、不走样,扎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其次要当“活字典”,对乡镇领导班子分工、村(社区)全面情况、重点企业联系方式等信息了如指掌,做到“问策能对、遇事能办”,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作用;更要当“多面手”,从公文写作的“笔杆子”到会务接待的“细节控”,从应急值班的“守夜人”到机要保密的“把关者”,每一项技能都要反复打磨。比如,起草一份领导讲话稿,既要吃透上级要求,又要结合全镇实际,把“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把“政策题”解成“民生题”;组织一场人民代表大会,从通知下发、材料准备到座位安排、设备调试,每个细节都要提前预判,确保会议“零差错”。唯有以“零失误”的标准、“钉钉子”的韧性练就过硬本领,才能让党建办(综合办)成为乡镇运转最可靠的“齿轮”。
以“初心”厚植服务情怀,让“为民温度”直达一线。党建办(综合办)工作虽不直接面对群众诉求,却关系着每一项政策的落地生根。作为群众诉求的“第一接收站”、民生政策的“第一传递窗”。这里的“服务”,既要“向上对标”,更要“向下扎根”。对内,要当好干部职工的“贴心人”,关注同事工作状态,主动分担急难任务;优化食堂、办公环境等后勤保障,让镇村(社区)干部心无旁骛抓落实;对外,要当好群众的“连心桥”,接听群众来电时多一分耐心,记录诉求时多一分细致,转办督办时多一分效率;下村调研时多带一双“耳朵”,把群众的“牢骚话”“土建议”整理成决策参考。记得去年防台风防暴雨期间,一位老人凌晨拨打镇值班室电话反映排水渠被杂物堵塞导致雨水倒灌,值班人员立即核实情况、联系防汛办和村干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置,事后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你们半夜还管我们的事,心里踏实!”。把“群众的事马上办”刻进骨子里正式服务初心的最好诠释,让党建办(综合办)成为乡镇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温暖纽带”。
以“恒心”磨砺担当品格,让“冲锋姿态”始终在线。党建办(综合办)的工作节奏是“白+黑”“5+2”,越是节假日越要坚守,越是突发事件越要顶上,做好这份工作,需要“舍我其谁”的担当。面对紧急任务,要像“弹簧”一样迅速响应,比如疫情防控期间,24小时待命核查数据、调配物资、保障隔离点运转;面对矛盾压力,要像“海绵”一样包容化解,协调部门间的分歧时,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找到“最佳平衡点”;面对长期琐碎的工作,要像“老黄牛”一样保持韧劲,哪怕每天重复收发文件、接听电话、交办督办,也要在平凡中守住责任。更关键的是,要提升政治能力,坚持守正创新,更好发挥党委和政府参谋助手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勇立潮头、勇毅前行,既当“服务员”又当“战斗员”,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建办(综合办)不仅是“后勤部”,更是“先锋队”。
党建办(综合办)是“小岗位”,却承载着“大责任”;是“小天地”,却连接着“大民生”。做好这份工作,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把“匠心”融入每一次起草校对,把“初心”刻进每一通电话接听,把“恒心”写进每一次值班值守。当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用心用情,就能让党建办(综合办)真正成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劲的“运转动能”!(郑仲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