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新就业群体的蓬勃兴起,传统党建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领域呈现出组织形态多元化、就业方式灵活化、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如何在此背景下有效构建并强化党的组织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创新组织设置,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需摒弃“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组织覆盖新路径,如“产业链上设立党委、项目工地上建立支部、园区楼宇内构建联盟”等,以实现组织覆盖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精准摸排,填补组织覆盖“空白地带”。摸清底数是织密组织体系的首要步骤。精准施策至关重要,需根据不同领域的特性,分类推进组织覆盖工作。对于规模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应单独成立党组织;对于分散的平台就业群体,则可通过依托平台企业或区域党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确保组织覆盖无死角。
创新机制,激发组织运行“内在活力”。组织建立后,关键在于使其有效运转。必须创新组织运行机制,提升组织活力和吸引力。探索“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允许党员在保留原组织关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工作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形成条块结合、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为组织运行注入新动力。
赋能发展,彰显组织存在“核心价值”。党组织需与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同频共振,方能赢得广泛认同,稳固立足之地。融合发展是根本之道。应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职业发展及社会责任履行紧密结合,使党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而非负担。
从精准摸排消除盲区,到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再到赋能发展彰显价值,构建并强化新兴领域组织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方能在新兴领域筑牢组织根基,确保党的旗帜在每一个新兴阵地上高高飘扬,引领新兴领域健康发展。(王岩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