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安庆市大观区花亭路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以“因材施教、靶向发力、与时俱进”为三大支柱,系统构建起分层分类、覆盖全面、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新体系,有效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因材施教,分级分类构建培训体系。街道党工委深刻把握不同群体党员的差异化需求,打破“一锅煮”的粗放模式,着力打造精准化、特色化的培训体系。针对街道社区在职党员,聚焦提升履职能力和专业素养,重点开设基层治理现代化、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突能力等实务课程,通过“书记上党课”“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强化其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本领。对于数量众多的离退休党员,则突出政治关怀与作用发挥,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健康养生、反诈防骗等内容组织专题学习,并积极搭建“银发先锋岗”等平台,引导他们续写初心、发挥余热。面对“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强、集中难的特点,推行“小型、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重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并依托汇峰商圈楼宇党建服务站等阵地送学上门。对流动党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利用短信通知提醒、线上平台推送学习资料,确保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通过精准划分培训对象,精细设计培训内容,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学员需求的有效对接。
坚持靶向发力,确保教育培训党员全覆盖。确保教育培训不留死角、全面覆盖,是街道党工委一以贯之的工作目标。在空间覆盖上,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社区党支部-非公及社会组织党支部”四级联动培训网络。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支部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同时结合各小区党群服务站、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等,将培训课堂延伸到党员群众家门口,打通党员教育的“最后一米”。在群体覆盖上,特别关注新兴领域和特殊群体。例如,依托“红蓝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党员提供灵活的学习时段和通俗易懂的学习材料;鼓励花亭北村美好志愿服务队等组织中的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开展情景式、实践式党课,实现学习与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学时管理制度、定期通报学习情况等措施,确保每一位党员都在组织关怀和教育体系之内,有效消除了培训盲区。
坚持与时俱进,多方渠道丰富培训形式。面对党员队伍结构变化和信息时代发展趋势,街道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形式创新,增强培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学,在用好传统集中授课、专题研讨的同时,大力拓展“云端”阵地。利用学习强国、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建立线上学习小组,推送微党课、音视频资料,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党员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开展情景实践体验学,将课堂搬到红色教育基地、重点项目一线、社区治理现场。组织党员在“近邻党建”示范点观摩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效,在“365党员工作室”跟随优秀党员现场学习矛盾调解技巧,实现“学中干、干中学”。开展多元载体生动学,鼓励采用知识竞赛、红色观影、主题演讲、艺术党课等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支持社区党组织将党的理论宣传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使教育培训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张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