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凝聚群众、服务民生、助力治理的坚强堡垒?安庆市大观区花亭路街道党工委以一场深刻的“服务空间革命”,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实现从单一功能到多元枢纽、从粗放供给到精准滴灌、从单向输送到多元协同的转型升级,交出了一份充满创新活力的答卷。
从"单一空间"到"多元枢纽",让服务场所"活"起来。曾经功能单一的服务空间,如今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汇峰商圈汇聚力党群驿站的探索建立,再到红蓝暖新驿站的华丽蜕变,生动诠释了驿站不再仅仅是提供歇脚饮水的休息点,而是深度融合了政务咨询、商务洽谈、人才服务等功能的"一站式"枢纽。在劳动、管理、数据等市场要素集聚的汇峰商圈,外卖小哥、快递骑手可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中小微创新企业能够获得政策解读,商圈白领可以参与主题沙龙。与此同时,在花亭北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辐射之下,柏兆记安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则将传统食品工坊升级为集技艺传承、产品研发、学生实践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让百年老字号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这些阵地通过功能叠加和空间复合,真正实现了"一场多用、全域联动",成为区域党建工作的活力节点。
从"普遍供给"到"精准滴灌",让服务民心"暖"起来。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优质的服务不仅在于提供活动自由的空间场所,更要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汇峰商圈党群服务站中,街道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不仅为快递员、外卖员提供饮水、充电、休憩服务,量身定制了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特色项目,同时精心安排贴合新就业群体需求为主题的社区文体活动,实现“周周有主题、天天有精彩”。在花亭北村社区,街道以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站作为平台,积极牵线柏兆记食品公司和安庆师范大学开展精准对接,为企业人才引育和高校人才培养搭建“双向桥梁”,柏兆记安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精准聚焦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通过"导师带徒+高校研发"模式,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从理论到实践的成长阶梯;而花亭北村六尺巷共享法庭更是将精准化服务推向新高度,通过深入挖掘"六尺巷"文化内涵,针对基层矛盾纠纷特点,提供"量体裁衣"式的调解方案,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让党的关怀真正暖到群众心坎上。
从"单向服务"到"多元协同",让基层治理"强"起来。党群服务阵地的转型升级,最终要体现在治理效能的提升上。通过不断推进汇峰商圈汇聚力和红蓝暖新驿站建设,街道构建了"党组织+商圈企业+商户+从业人员"的多元治理架构,以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沙龙等形式,共同商议解决商圈发展难题;通过不断推进花亭北村六尺巷共享法庭建设,打破了传统法庭的审判功能,依托线上媒介为载体,整合法官、调解员、社区干部、法律顾问等多方力量,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体系;通过不断推进花亭北村党群服务站体系建设,赋能柏兆记安庆师范大学产学研合作,成功搭建起"老字号+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这些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的转变,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的乘数效应,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张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