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以基层善治增进民生福祉

2025-10-11 16:32:41 | 来源: 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更是感知民生冷暖的“前沿哨所”。治理效能的高低,最终要由群众的笑容来丈量,由家门口的幸福感来印证。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服务精准送达群众心坎上,方能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图景。

筑牢“桥头堡”,让组织体系贯通治理末梢。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基层善治的“筋骨”,是打破治理“中梗阻”、畅通服务“微循环”的关键。通过构建纵向下沉到底、横向覆盖到边的基层组织网络,积极培育“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党员骨干队伍,将治理骨干淬炼为信仰坚定的党员,把优秀党员锻造成攻坚克难的先锋,确保党的声音一插到底,民情民意精准上传,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破解难题的坚强核心,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最坚实的政治保障。

激活“红细胞”,让先锋力量浸润治理肌理。党员是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红色细胞”,推动党员从“后台响应”走向“一线冲锋”,变“坐等诉求”为“主动敲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核心路径。深入践行“吹哨报道”工作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让服务承诺从墙上落到地上,实现群众需求与党员服务实现精准耦合。当党员身影活跃在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的每个现场,群众便从“被服务者”转化为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真正让党员动起来,民心暖起来。

构建“同心圆”,让机制创新释放治理效能。机制创新是破解治理碎片化的“手术刀”,关键在于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变“九龙治水”为“握指成拳”。“吹哨报到”机制赋予基层协调指挥权,为资源整合与力量协同提供制度支撑,打通梗阻、联通孤岛,通过契约化共建,使治理效能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反应”,推动场地、技术、人才等资源跨部门共享,使基层“看得见的管得了”成为现实,形成了权责清晰、响应迅速、多元协同的治理新路径。

基层治理的密码,深藏于“党建红”与“民生暖”的交相辉映中。当组织根系深扎于群众沃土,当党员先锋奔走在服务一线,当创新机制消融了条块坚冰,“为民服务”便从纸面承诺转化为万家灯火下的真切获得。让“党建红”持续焕发“治理力”,让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纲举目张,让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迎刃而解,书写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答卷。(杨刚)

责任编辑:张欣心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