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老百姓的需求容不得“慢半拍”回应

2025-10-12 08:59:57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西沙街道办事处

垃圾车满了反映两天没人清,孩子迁户跑三趟才办利落……这些群众口中的“小事”,看着琐碎,却像堵在心口的疙瘩。问题未必多难解决,可回应一慢,期待就成了失望。老百姓的需求里,藏着过日子的实在盼头,经不起“慢半拍”的拖延。及时回应的速度里既有治理的温度,更牵着民心的走向。

群众的需求,往往带着“时效性”的刻度。苗木该栽了、化肥要申报了,多拖一天可能就误了作物生长的黄金期,关系着一年的收成;独居老人的水管漏了、楼道灯坏了,等上两天,生活的不便就多增几分。这些需求像“急症”,等不得,更慢不得。就像有位乡镇干部曾说过:夏初突降暴雨,有村民大清早打来电话,说村口排水渠被杂物堵了,积水快淹到菜地了,他当即带着队员去清淤,中午前疏通了渠道。村民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再晚半天,一棚刚挂果的黄瓜就全泡烂了。”可见,回应快一步,群众的难处就减一分,回应慢半拍,民生的痛点就重一层。

当然,群众要的不只是“快”,更是“实”。群众要的不是“空头支票”,而是“这事办得怎么样了”“啥时候能有准信”。就像小区里老人反映健身器材老化,有社区干部不是只说“会处理”,而是当天就拍照登记,第二天贴出公告:“已联系厂家,三天后上门维修,先临时围起危险区域”。即便问题没立刻解决,群众也认,因为他们看到了实在的行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次及时回应,是治理效能的微观体现;一分拖延应付,可能松动基层治理的根基。别让群众的期待在“等待”中变凉,党员干部要用“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实在,让老百姓感受到治理的温度与效率。这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基本担当,更是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唯有如此才能不负这个伟大时代,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李小军)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