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做好“加减乘除”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5-10-27 15:11:05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刘桥社区居民委员会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先一公里”。从社区的家长里短到乡村的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当前,各地正以“加减乘除”法破解“小马拉大车”等治理难题,在减负赋能中激活基层活力,在科技赋能中提升治理效能,让治理既有制度的刚度,更有人情的温度。

做好“减法”,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找准减负的 “靶点”。各地通过扎紧制度笼子,纠治“一刀切”的督查考核,清理冗余的填报任务,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如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的“报表通”应用,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复用,自动推送处置任务,彻底告别了“重复填表”的困扰。这种“减”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剥离形式主义的外壳,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走进网格、贴近群众。

做好“加法”,为治理注入多元赋能活水。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既需“轻车”更要“壮马”,关键在于资源下沉与能力提升的双向发力。在资源保障上,各地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向基层倾斜,让街乡社区有能力承接民生需求。在能力建设上,数字化手段正成为重要支撑:深圳龙华街道通过“粤治美”小程序快速解决小区地下车库信号缺失问题,盘锦康桥社区的“AI讲解员”实现便民服务“即时答”,铜川耀州区的信息化系统让数据“一键对比”。这些实践让基层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感知”,让服务供给更精准、更高效。

做好“乘法”,让协同治理释放聚合效应。基层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 “大合唱”。各地通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体系,激活多元主体的治理潜能: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构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机制,借助智能算法定制个性化服务计划;北京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实现共性诉求高位统筹、集中攻坚。这种协同效应如同“乘数效应”,既破解了“单靠行政力量独木难支”的困境,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让治理能量实现几何级增长。

做好“除法”,为治理疏通堵点难点。基层治理中的“卡顿环节”,往往是影响群众体验的关键。“除法”的核心在于清除流程障碍、化解机制淤堵。一方面要打通政策落实的“两个一公里”:政策制定前充分调研,避免“水土不服”;政策执行中跟踪问效,防止“悬空走样”。另一方面要分类疏解治理诉求:对保障类诉求提升服务水平,对发展类诉求突破制度壁垒,对个性诉求依托网格“精准滴灌”。更要善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减少治理“后遗症”。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从“报表减负”到“数字赋能”,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加减乘除”法的背后,是基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不再是“重管理”的单向推进,而是“重服务”的双向互动。当基层干部有精力干事、有资源办事,当群众诉求能被看见、能被解决,基层治理必将更有力量、更具温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筑牢最坚实的根基。(曹文凤)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