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期,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冲锋陷阵。精准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才能为改革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
精准划界,规则宽严并济。容错不是“大箩筐”,必须明确边界,做到容错不纵贪、不赦罪。动机上,要严格区分因公探索失误与谋私利违纪违法。出于公心大胆尝试,即便出错也应包容;为一己私利突破红线,必须严肃追责。程序方面,决策是否经充分调研论证、是否遵循程序规定是关键。程序合规的探索失误可考量,违规决策绝不容忍。后果上,以是否造成重大不可逆损失为判断标准。主动挽回、后果可控的可容错,失职渎职导致严重后果的必问责。
规范流程,认定快准兼备。建立健全容错认定机制,保障工作规范公正。启动要及时,相关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情形,应主动或及时响应申请,避免干部长期负重。调查要全面,秉持实事求是原则,综合考量动机、程序、后果、态度等因素,精准定性。纠错要到位,容错不是放任,要督促干部深刻反思、限期整改,实现“在挫折中成长”。
强化落实,机制活实结合。打通机制落地“最后一公里”,让“定心丸”真正发挥作用。考核评价要客观,容错情况不作为干部考核、提拔的负面依据,重点考察担当精神和工作实绩,消除干部晋升顾虑。用人导向要鲜明,大胆使用敢于探索、勇于担当的干部,形成“为担当者担当”的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社会氛围要积极,加强政策解读和案例宣传,通过多种渠道传递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精准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是为改革者卸包袱,更是向担当者发信号。当干部确信组织会撑腰,他们必将以更大热情投身改革发展。在新的征程上,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探索创新、攻坚克难,为推动事业进步、实现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王岩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