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是党群关系的“试金石”,更是事业发展的 “加速器”。当前,少数干部仍存在“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热线工单甩锅”等新问题,既啃食群众获得感,也消解政策执行力。作风建设绝非“一阵风”,需在思想铸魂、实践砺剑、监督织网上下足硬功夫,才能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让清风正气充盈履职全过程。
思想铸魂:数字赋能拧紧“认知阀”。作风的偏差始于思想的松懈,传统说教式教育易陷入 “雨过地皮湿”的困境。新时代思想建设需插上数字翅膀,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可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云端廉政课堂”,通过VR还原典型案例场景、大数据绘制“作风风险图谱”,让干部直观感受“小节失范”到“大错铸身”的演变轨迹。同时,依托政务服务热线中的群众诉求数据,提炼作风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与薄弱环节,用真实诉求敲响思想警钟,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方式远比空洞说教更具穿透力。此外,建立“理论学习+实践反思”闭环,要求干部结合数字化调研成果撰写作风改进清单,把“为谁执政” 的认知转化为“如何服务”的自觉,从根源上筑牢作风防线。
实践砺剑:“双线联动” 耕好 “民心田”。作风实不实,要看群众笑脸真不真。互联网时代的为民实践,既要“脚下沾泥”也要“线上连心”。干部需当好“云端服务员”,通过政务平台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社会关切,把“未呼先应”作为服务标准,优化线上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更要做好“田间实干家”,践行“四下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小切口” 发力,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解难题,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以“作风改进在一线,问题解决在现场”的实干成效赢得群众认可。唯有线上“键对键”回应诉求、线下 “面对面”破解难题,才能让作风建设充满烟火气。
监督织网:数据赋能绷紧 “纪律弦”。作风建设常态化,离不开监督机制“长牙带电”。数字化监督为精准执纪提供了新路径,可建立“作风问题数据库”,对反复投诉的热线工单、异常波动的民生数据进行碰撞比对,精准识别作风问题线索,提升监督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构建“立体监督网”,党内监督抓早抓小,通过“室组地”联合办案深挖风腐同源问题;群众监督便捷高效,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基层监督平台让群众可随时查询事务、反映问题,确保诉求直达监督部门;舆论监督形成震慑,对典型案例常态化通报曝光,强化警示效果。更要健全“考核联动机制”,将作风表现与晋升评优直接挂钩,让“作风硬者上、漂浮者下”成为鲜明导向,倒逼干部绷紧纪律之弦。
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思想铸魂是根基,实践砺剑是路径,监督织网是保障。三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才能推动干部作风从“被动约束”向“主动践行”转变。当每一位干部都练就作风硬功,以清风正气履职尽责,必将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作风动能。(徐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