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 “最后一公里”,其作风建设质量直接关系民生福祉。从 “集中整治” 到 “常态长效”,推动作风建设深度融入诊疗服务各环节,既是响应 “优质服务基层行” 号召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 的关键抓手。唯有构建长效机制、夯实服务根基,方能打造让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品牌。
思想铸魂是作风建设的根本前提。实践证明,每月常态化开展政策学习、每季度组织典型宣讲,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融入职业教育,才能让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理念真正入脑入心,从根本上破除思想认识的 “温差”。
制度立规是作风建设的关键支撑。无规矩不成方圆,作风建设需以刚性制度破解执行 “偏差”。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精准管控,让制度从 “纸上条文” 变为 “行动准则”。
服务提质是作风建设的最终落点。作风建设成效终究要靠群众满意度检验。多地中心推行 “一站式服务”“老年人优先窗口”,通过 “互联网+医疗” 让数据多跑路。基层机构更应聚焦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重点,优化就诊动线、开展上门随访,用 “免费耦合剂供应” 这样的细节服务传递温暖,让作风转变体现在每一次问诊、每一份处方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思想教育凝心铸魂,用制度规范划定边界,靠监督问责保驾护航,凭服务提质彰显成效,方能实现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作风问题投诉量持续下降的目标。唯有如此,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 “健康驿站”,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根基。(吴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