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筑牢优良作风,办好为民实事

2025-11-01 14:17:16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庄周街道办事处十里社区居民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进程中,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决定了为民做实事的成效。而“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这三句朴素的要求,就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试金石”。

一、明晰为民服务方向,为群众办好事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沉到一线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眼睛发现问题,才能摸准群众的“急难愁盼”。要解决方向问题,就必须精准发力。需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作风建设要求,牢记“以民为本”,从根本上把准为民服务的方向;接受群众监督,并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躬自省是否存在偏离群众的行为,及时校准工作方向;做到“查而改之”,针对发现的问题落实清单化整改,让作风转变体现在为民服务的细节里,最终才能把准为民服务方向,为群众办好事。

二、提升服务群众实效,让群众感到好办事

那些在服务大厅耐心解答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倾听诉求的脚步、在社区网格解决难题的行动,正是优良作风转为服务实效的生动写照。如果作风漂浮、脱离群众,服务举措只停留在文件层面,即便有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只会沦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关键要落行“学、干、行”的办事链。需以学促干,在政策钻研、业务打磨中提升服务本领,夯实“办好事”的工作基础;以干践行,主动走出办公室“四下基层”,让工作始终围着群众转、盯着实际问题办;以行增效,从“宣传政策下基层”转变到“现场办公下基层”,真抓实干,切实解决民生“小”事,最终提升服务群众实效,让群众感到好办事。

三、凝聚为民办事合力,把群众的事办好

群众的诉求往往不是“单一窗口”能解决的,从民生小事到国家大事,基本都需要多部门协同、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要想办好民生事,就要让“离心力”聚成“向心力”,关键在于发挥团结合作的优良作风。需明确各自岗位分工,面对短板,进行针对性提升训练,杜绝“木桶效应”;凝聚“办好事”的作风合力,不推诿、不扯皮,主动接过同事手里的“接力棒”;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齐心协力,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主义,把合力用在解决为民实事上,最终才能把群众的事办好。

优良作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群众少跑一趟路”的主动担当,是“把群众事当自家事”的共情意识。党员干部唯有筑牢优良作风,才能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暖心答卷”。(母乐雨)

责任编辑:周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