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满,家国同庆。当丹桂飘香晕染节日氛围,当团圆期盼萦绕人心之际,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国庆中秋期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纠治“四风”的通知》,以“寸步不让”的鲜明态度为节日风气划定红线。此举既是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巩固拓展,更是对“节点亦是‘考点’”的深刻诠释。风清气正的节日环境,既是群众期盼的“民心风景”,也是党员干部守牢初心、砥砺作风的“必修课”。
节点作风是作风建设的“晴雨表”。节日期间的“四风”问题,看似是“人情往来”“小节小事”,实则是触碰纪律红线、损害群众利益的“大事”。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学习结束就过关”的“阶段性任务”,而是必须长期坚守的铁规矩、硬杠杠。基层党组织唯有压实主体责任,把作风建设的弦绷得更紧,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既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又当“严管所辖”的责任人,才能让“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防止思想松懈、行为失范的“破窗效应”。
纠治“四风”既要“严”字当头,更要“细”处发力。《通知》明确要求紧盯易发多发问题,既剑指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显性问题”,也不放过服务保障经营主体、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隐性作风病”——比如对企业诉求“踢皮球”、对群众困难“冷硬横推”,这些看似与“节日腐败”无关的行为,实则是作风不实、宗旨不牢的体现,同样会让群众的节日获得感打折扣。纪检监察机关唯有坚持“抓现行、抓典型”,用好用活“深挖细查”的监督手段,对顶风违纪者速查严处,对谎报瞒报者从严追责,既追究直接责任也倒查领导责任,才能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筑牢“防火墙”。同时,典型案例的通报曝光不是“小题大做”,而是以“以案为鉴”的警示震慑,让党员干部在“看得见的教训”中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不仅要靠“严管”的约束,更需“厚爱”的引导;不仅要纠治歪风邪气,更要弘扬新风正气。中秋有“团圆”的文化内涵,国庆有“家国”的精神底色,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本就蕴含着“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基因——古人尚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传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把节日的“人情往来”回归到“真情实意”,把“庆祝方式”落脚到“简约务实”。一顿家常便饭、一次亲情陪伴,远比山珍海味的宴请更暖人心;一句节日问候、一次走访帮扶,远比贵重礼品的馈赠更显担当。基层党组织要以节日为契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让“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过节”成为共识,让崇廉尚俭的新风正气浸润人心,如此才能让节日的“月光”更皎洁,让群众的“心灯”更明亮。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国庆中秋的“双节”,是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刻,更是检验作风建设的重要“考场”。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牢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紧箍咒”,而是守护初心、护航事业的“护身符”;纠治“四风”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为了让节日回归本真、让作风经得起检验。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守纪律底线,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弘扬新风正气,才能让这个双节既有“家的温暖”,更有“廉的清爽”,让明月映照下的万家灯火,成为风清气正最好的注脚。(王羽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