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支撑。若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就如同“最后一公里”出现“断头路”,阻隔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各级党组织需将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事关政权稳固的重要工程,以“深入调研找准症结、靶向整改祛除病根、常态整顿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补齐“短板”、筑牢基层组织“地基”,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深入调研、刮骨疗毒,从具体表现中精准识别关键症结。必须让摸排整改真正触及问题核心。一方面,摸排阶段需采取“全覆盖摸排+全量数据对比”的方式综合分析,为基层党组织精准画像,确保应纳尽纳、一个不落;另一方面,整顿验收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撇开局部抓整体,从“人、事、制、氛”四个维度系统研判——理清“当事人、关键人、带头人”的权责关系,摸清“急事、难事、旧事”的来龙去脉,查清体制机制建设是否科学健全,看清学习干事氛围是否团结浓厚,通过重点问题重点排查,为后续“一村一策”整治打下坚实基础。
靶向整改、对症下药,在关键问题上探索优化路径。确保基层党组织大局稳定,核心在人、关键在事、基础在氛围、保障在机制。每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的“病灶”各有不同,要彻底“整软治散”,必须杜绝“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浅层整顿,直击深层矛盾、靶向开出“良方”。一是在“人”上破局,配强班子“领头雁”。将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放到关键岗位,坚决调整“两面人”“老好人”及不敢斗争、知情不报的党组织书记,同步优化“两委”班子配置,推动班子转型升级,增强凝聚力与干事能力。二是在“事”上攻坚,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研换届选举、棚改拆迁、优惠补贴等工作中积累的矛盾,不回避问题、不逃避冲突,逐项梳理解决。三是在“氛”上聚力,密切联系党群。借助主题党日、田园夜话、村组会议等场景,与村民、普通党员面对面开展能力提升指导、谈心谈话、关心关爱服务,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四是在“制”上兜底,规范组织运行。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日常管理制度,严明纪律约束,倒逼党员从规范行为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转变,以解决一批矛盾、凝聚一批力量、激活一个组织的实效,突破软弱涣散整治难题。
常态整顿、定期体检,在日常工作中抓好常态长效。软弱涣散党组织具有相对性、动态性,更存在反复性、顽固性,整治绝非“一劳永逸”,需构建常态化运作、长效化监督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责任压实到位、制度执行到位。其一,抓整改“回头看”。对已完成整顿的党组织,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回头看”,动态管控整改成效,抓早抓小苗头问题,防止“旧疾复发”,破除“年年提、年年改、年年在”的怪圈。其二,抓源头治根本。深入分析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成因、特点,摸清村级组织建设的薄弱短板,尤其是易发多发问题,通过建章立制、专项整治加强源头治理,推动整顿从“解决一个问题”向“破解一类问题”转变,及时防范党组织“蜕变蜕化”。其三,抓互学促提升。搭建党组织间互学互鉴平台,分享整顿经验、交流工作方法,持续巩固提升排查整顿成果,让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免疫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储召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