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富园社区组织召开党员大会。社区纪检委员黄赟为全体党员宣讲——基层党员干部要守哪些“底线”。基层社区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直接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咱们的一举一动都连着群众的信任。要是在工作中出现“微腐败”“小私心”,损害的是居民的切身利益,凉的是大家的心。所以,这几条 “底线”,咱们必须时刻牢记、坚决守住。
一、不允许“优亲厚友”——民生政策不能“走样”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早有明确规定:“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明显有失公平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咱们社区每年都会开展低保申请、困难党员帮扶、残疾人补贴发放等工作,这些事关系到社区里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每一笔补助资金、每一个帮扶名额,都得“晒在阳光下”——按流程公示、经集体评议,绝不能因为“是熟人”“沾亲戚”就搞特殊照顾。要是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寒了心,咱们就辜负了党员的身份,也辜负了群众的期待。
二、不允许“吃拿卡要”——群众办事不能“设卡”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的要求就是“零容忍”,哪怕是收居民一盒鸡蛋、一袋水果,都可能触碰纪律底线。群众找咱们办事,是因为信任党员、信任社区。咱们手握的权力是为群众服务的,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今后,不管是咱们自己,还是发现身边有人出现这类情况,都要及时向我或社区纪委反映,共同守住“干净办事”的底线。
三、不允许“暗箱操作”——集体资产不能“私用”
咱们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物业托管的公共收益,还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这些都是全体居民的“集体资产”,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小群人,绝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比如公共收益,必须每季度公示收支明细;老旧小区改造,从方案制定到施工验收,都得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所有涉及“钱、物、权”的工作,都要做到“决策有记录、过程有痕迹、结果有公示”。这么做,既是保护居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保护咱们自己——把流程摆上台面,才能避免犯错,让工作经得起检验。
廉政从来不是纪检委员一个人的事,而是咱们全体党员、整个社区共同的责任。在这里,我提2点倡议,和大家一起践行。1.对社区干部:争当“三员”。一是做政策“宣传员”,把低保、补贴等民生政策讲清楚、说明白,不搞“模糊化”解读;二是做办事“服务员”,居民有诉求、有困难,要及时回应、主动帮忙,不推诿、不敷衍;三是做纪律“守门员”,自己首先不踩纪律红线,看到身边同事有苗头性问题,也要及时提醒、拉一把。2.对居民代表:做好“三员”。一是做监督“观察员”,如果发现社区工作有不规范、不公平的地方,及时向我或社区党组织反映;二是做矛盾“调解员”,邻里对政策有疑问、有误解时,帮忙耐心解释,不传播谣言、不激化矛盾;三是做廉洁“宣传员”,把今天讲的廉政知识带给家人、告诉邻居,让更多人懂规矩、会监督。
各位党员同志,基层廉政不是“高大上”的口号,而是咱们每天工作中能感受到的“公平”——低保名额不偏袒、办事不卡要、集体资产不私用,这些“小事”做好了,就是最实在的“廉政”。希望从今天开始,咱们每一位党员都守住“底线”,带动居民主动监督,一起把富园社区建成“办事放心、生活舒心、邻里暖心”的清廉社区!(马丽伟)
